前段時間,在一份關於中國富人的調研報告中提到:中國高淨值家庭數量已增加到210萬戶。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達126萬億人民幣,世界排名第二;其中高淨值人士掌握的可投資金融資產已達54.18萬億元,佔比43%

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富人不僅錢比普通人多,賺錢的速度還比普通人快:2011年至2016年,高淨值家庭總體財富實現了年化25%的增速,高於普通家庭14%的增速。

注:“高淨值”家庭是指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超過約600萬元人民幣。 “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不包括房地產、奢侈品等非金融投資資產。以上數據來源於興業銀行《中國私人銀行2017》報告。

唐太宗曾說過: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衰。本着求知和學習借鑑的精神,研究一下這些高淨值人羣,發現他們大都是1979年改革開放後的“產物”,財富積累的時間最長不過40年,而他們“暴富”的方式無外乎以下幾種。

一、倒爺

“倒爺”就是我們俗稱的“二道販子”,是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種特殊羣體,當時的暴發戶主要是“倒爺”。由於當時我國實行“匯率雙軌制”,國內外商品價格差距很大,於是催生了一批“倒爺”。他們利用價格差進行倒買倒賣,小到肥皂等日用品,大到鋼鐵汽車等都能買賣。

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牟其中,號稱當年“中國第一倒爺”,他曾創下了“罐頭換飛機”的傳奇——當年他用價值4億人民幣的500車皮日用小商品把蘇聯的4架飛機換回中國,就這一筆生意他就從中賺到了近一億元。據說當年馮侖(萬通董事長)、潘石屹(SOHO董事長)都曾是他的手下干將~

二、股票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股票剛發行,大部分人對這一新鮮事物保持着懷疑的態度,不敢接觸。爲了“推銷”股票,政府甚至以紅頭文件的名義按人頭分配,要求各單位的國家幹部帶頭購買。後來幾乎所有的股票一上市就瘋漲,也因此最先投資股市的人幾乎就在一夜之間就成了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很多人由此獲得了第一桶金。財富效應隨即帶來的就是當年的“炒股狂潮”。

三、世界工廠

改革開放後,國際資本看中了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紛紛湧入,很多民營製造業抓住了這個機遇,由此身價十倍增長,成爲億萬富翁。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大家熟悉的“溫商”羣體了。

四、房地產市場化

1998年的時候,爲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開始了“房改”,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拉動內需的政策,爲個人房貸提供政策支持,由此房地產市場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

房地產市場化的直接後果就是房地產價格的市場化,人們對房產的需求被激發出來,導致房產數量供不應求,房地產價格節節攀升。以至於如今中國億萬富豪中近一半是房產商,其中身家最高的王健林資產總額達到了307億美元

五、互聯網弄潮兒

2000年初的時候,互聯網開始在國內興起。那時候如果你是在當地第一家開網吧的,賺個幾百一千萬也不是什麼難事情的。Xman依稀記得那個時候的網吧幾乎每天都是爆滿......

六、拆遷補償款

隨着城市的擴建,許多城中村面臨着被拆遷的命運。這些在以前或許是城市裏最落魄的羣體,轉眼間變成令人羨慕的利益即得者,成爲人們眼中一夜暴富的“拆一代”。這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2016年被炒的很火的深圳水貝村,傳聞該村因拆遷每戶拿到2億元,雖然最後證明這個新聞是謠言,但因拆遷一夜暴富的新聞卻屢見不鮮~

邪不壓正

主演:姜文 / 彭于晏 / 廖凡

.......

細研究了以上的六種“暴富”行爲,很不幸地是自己生不逢時,一個也沒趕上。錯過改革開放的紅利,沒趕上股市爆紅的行情,在雄安還沒有房子...難道真的只能投胎做個富二代,繼承財富了嗎?

不過有專業人士警告:未來3年內80%的中國富人將返貧,他們精神太過貧乏,物質太過囂張,當社會遊戲規則改變時,他們守不住財富積累。

這兩年階層固化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底層的渴望階層上流屌絲逆襲,中層的擔心階層不保被迫下流,頂層的要保持現有階層憂慮黑天鵝事件(政治/法律/羣衆風險等),全民陷入焦慮。

階層的晉升和鞏固最重要的就是財富的增長和保值,雖然財富不完全等同於階層,但卻是階層的重要指標和物質基礎,很多情況下財富也就等同於階層。若照此理論,財富逆襲/階層晉升的路是否已走入盡頭?

近四十年財富逆襲路徑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我國經濟是一個從物資短缺到物資過剩、國內外勢能差(人力成本/資本多寡/科學技術等)日趨縮小的過程,在此期間創造了巨大財富,許許多多的人由此得以在一代人之內實現財富逆襲。

其大致路徑如下:

放松管制後的商品/服務貿易,小商小販擺攤設點的興起及隨後體制內外價格改革產生的倒爺羣體;

以“三來一補”爲特徵的沿海地區出口製造業(多爲鄉鎮企業)的崛起;

到了九十年代前後,一批創品牌/搞技術/會營銷的製造業(格力/海爾等)開始出現;

2000年後,因加入WTO帶了近十年的外貿繁榮;

2003年後開始發力的房地產行業及稍前已經興起的重化工業;

2008年後爲刺激經濟大幹快上的鐵公基基礎設施建設及2012年後開始逐漸興盛的互聯網經濟等等。

六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前期出生的人只要抓住其中的任何一波機會,都能實現財富的逆襲,因時代給予的機會如泉水般噴湧而出,受益個體千千萬萬。

如果稍微思索一下你會發現,越往前財富的逆襲越需要膽子大、敢闖敢幹,越往後越需要技術/營銷/人才及消費者分析研究。

是的,財富逆襲越來越難——這也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在物資匱乏的短缺經濟下,只要有商品/服務就能賣的出去,因爲消費者沒得選擇,所以凡是膽子大能突破約束並能生產/提供商品服務的“能人”就可獲得財富回報;而隨着物資豐富乃至過剩,就需要由量到質的轉變,並能提供個性化/高品質的商品或服務,而這絕非靠膽量就能做到。

這也是當下實體不賺錢的原因:經營者要麼抱着之前短缺經濟的思路,要麼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不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要麼找不到對口的消費者,要麼商業模式沒有創新,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更高素質的經營者——可能快速迭代升級的人畢竟是少數。

縱向比減少橫向比增多

階層固化、財富增長停滯是經濟發展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出彩的人畢竟少數,更多的是普羅大衆,商品/服務量的增加相對容易,而其質的提高卻要困難太多:優秀的商品/服務需要優秀的人去研發它,而天才有限產品研發創新的速度就會緩慢。

中國這四十年財富增長本應是緩慢的,是因爲二戰後三十餘年的閉關鎖國造成了國內外技術/資金/管理/生產上的巨大差距。

國外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一日千里,積累了大量先進的東西,通過對外開放並藉助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能引進和模仿現成的東西,根本不用費時費力的研發,拿來即用就好了,因此能很容易的增加商品/服務的數量,財富也就很容易的創造的出來。

現在這種國內外的勢能優勢消失,海內外越來越在同一水平線,能生產的/能滿足的都已基本實現,已無現成模板可供學習了,此時的財富增長就需要自主研發創新來引領世界,而這是很難的——它既需要整體環境和配套體系,也要靠運氣(出現類似瓦特/愛因斯坦/喬布斯似的天才)。

是的,現在財富逆襲的機會比過去減少很多,可以肯定是會越來越難。現在錢不好賺、財富增長慢是因爲過去太容易了——而過去的四十年在歷史千年的長河中是非常態的,不能把這種非常態看成常態和理所當然。也因爲中國與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存在人力/技術/生產上的勢能差,所以中國企業這些年都在把企業往這些地區遷移。

縱向比財富暴增的機會在減少,可此時與其他國家橫向比卻蘊含着衆多的機會。相比西方國家動輒2%上下的GDP增幅,中國6%以上的漲幅已屬高的了,並且中國的GDP總額全球第二,絕對增長額也不小,這期間就隱藏着巨大的財富逆襲機會。

中國人口規模優勢、互聯網技術和應用上的世界領先,能讓沒關係/沒施展平臺的優秀人才更能靠自己的實力實現財富的逆襲。

摩天營救

主演:道恩·強森 / 昆凌 / 文峯

財富轉移成逆襲新路徑

過去四十年當中,雖然存在轉移財富的逆襲之路——最早以體制內外的價格差倒賣物資、靠關係走後門的權錢交易、國企改制過程中的貪腐和內部人控制、騙補騙貸等轉移國家補貼等等,但不是主流(感覺是主流,是因爲新聞爲追求眼球的大幅報道),更多的是因爲整體社會財富蛋糕做大了,每個人分配的機會和份額增多了,並實現了財富暴增。

可這些年,我們明顯感覺到在社會增量財富增幅變小的情況下,存量財富的再分配已成爲逆襲的新途徑——不管是非法的還是合法的。

一直就存在的坑蒙拐騙也在升級換代——以擔保公司形式存在的民間借貸、以原始股/私募基金形式存在的非法集資、以互聯網金融形式存在的P2P騙局、專門面向老年人的保健品/理療矇騙、各種形式的電信詐騙……

此外就是因國家貨幣/財政政策造成的財富轉移——國家刺激經濟超發貨幣造成有貸款的人對不貸款的人財富轉移、國家挺樓市拉經濟造成買房的人/買大城市房的對沒買房的人財富轉移、國家修高鐵搞基建造成沿線城市居民對未經停區域居民財富的轉移、國家造股票牛市產生原始股東/提前埋伏的人對後來接盤俠財富的轉移……

我們也能看到財富轉移的大致原理:善於管理財富的人向不善於管理財富的人進行轉移、大城市/中心城市/創新類城市居民向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小城市居民進行轉移、持有資產的人向持有儲蓄現金的人進行轉移……

隨着技術進步、產業/消費升級、互聯網/新經濟興起,聚集了大量年輕人/技術知識精英/互聯網新貴的行業、領域、城市獲得了財富的核裂變增長,而過去傳統的能源類/重化工類/輕工業類/製造業類行業和城市在逐漸的衰落,財富被一步步轉移出去。

逆襲非常態,固化纔是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階層固化財富穩固纔是常態。這種社會穩定的狀態被打破要麼是因爲羣衆革命/國家戰爭,要麼是因爲科技革命/體制改革。

歷史上的每一次朝代更迭都是社會財富聚集到一小部分手中,通過革命進行財富再分配的過程,之後再聚集再革命,以此形成周期循環;歷史上的每一次戰爭,都是社會財富爭奪的過程,勝利者對失敗者的爭奪,社會財富的再次分配。

除了造成財富和人員重大損害的革命戰爭外,科技進步和體制改革對社會財富增加更有益——前面是存量財富的再分配,並造成了很大的犧牲;後面是增量財富的再創造,是在沒有犧牲的情況下社會財富總蛋糕的變大,如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信息革命,及中國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

所以在人類史中,更長的時間是階層固化和財富穩定/聚集的狀態,而財富的逆襲是週期性出現的,到了近現代,財富逆襲才以更文明的技術進步和體制改革來實現——但這種改變也不會是常態,因爲它帶有很強的運氣成份,人類至今也就發生了三次技術革命,第四技術革命什麼時候到來,誰也說不準——下次財富普遍逆襲的機會就出現在下次科技革命到來之時,而在此期間,財富的逆襲只會是少部分人的事。

當普遍財富逆襲的局面逐漸消失,因我們已經適應了三五年財富大變樣、“風水輪流轉今天到我家”的好時代後,在逐漸步入正常化的過程中就顯得很不適應——不管你是否習慣,這就是歷史規律和今後的現實,我們也要面對一個階層日趨固化和財富日趨穩固的年代。

後記:

1982年做了小商小販,1992年下海經商做了企業、2002年做了外貿並開始買房、2012年進入了互聯網行業,估計沒一個人都能照此全部踏準財富的節拍,但只要踏準一次就夠了——即使踏準了,更多可能也是運氣而非有意爲之。

財富逆襲雖不會再是普遍現象,但互聯網的發展已能讓信息更加對稱,能讓有才華/有野心/有技能的人更有逆襲的機會——他們本就應該獲得,這是階層固化的年代裏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力量。當然每一個時代都有衆多逆襲的機會,當我們每每感嘆十年前的機會多,殊不知十年後我們也會發出同樣的感嘆。

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那些不信邪,不認命始終努力的人一定會得到老天的犒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