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迷們都知道關於《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有關的幾句俗語。

第一句:“前表呂布,後表馬超”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並不是說在《三國演義》這部著作中,前半段武藝最高的是呂布,而後半段最勇武的是馬超。其實真實意思是前半段故事中呂布佔據了其中最精彩的很多內容(虎牢關、鳳儀亭、轅門射戟、白門樓),而後段講到引人入勝的部分馬超佔據的情節比較多(戰潼關、鬥許褚,割須棄袍,葭萌關)。

第二句:“金呂布、銀馬超”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也不是說在三分時代的天下第一勇士是呂布,排在第二的就是馬超。這句話其實說的是呂布和馬超是兩位帥哥,“金呂布”是說呂布的相貌和裝束比較華麗,在書中曾經大篇幅地描述呂布的外貌,比如長安城初次上陣時有“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虎牢關時就更威風凜凜,氣度非凡了,書中言道:

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銀馬超”說的是馬超的外形趨向於俊俏貴氣,著作中對馬超的描寫也字數不少,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在《三國演義》的第58回中這樣描繪馬超的外貌:

又見馬超生得面如傅粉,脣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

這體現了馬超“白馬銀鎧素纓槍”如玉樹臨風的風姿。原著中關於人物形象的描寫,對呂布使用的字數最多,然後就是馬超和關羽。其他人都要少些。

第三句:“一呂二馬三典韋”

這句俗語說的是民間流傳對三國猛將武力值的排名。是說呂布武藝天下第一,馬超緊隨其後,而典韋名列第三。後來也有說“一呂二趙三典韋”的。

這個說法靠譜嗎?其實理由也不夠充分,典韋排在第三就令人不能滿意,最起碼許褚就不同意,憑什麼呢?許褚和典韋在葛陂有過交鋒,“從辰至午,不分勝負”,暫歇後再鬥,“直戰至黃昏”仍旗鼓相當,而實際上許褚的斬將數目比典韋要多得多,許褚肯定想至少也要並列第三嘛。但是關羽和張飛一瞪眼,許褚和典韋都得往後站,他們很明顯不是關張的對手,顏良甚至也會插進來責問許褚:白馬坡大戰時,“曹軍諸將慄然”,有你沒有?

所以說,這個俗話也沒啥道理,主要還是爲了押韻,參考意義不大。

那麼,巔峯期的呂布與巔峯期的馬超如果在陣前交鋒,結果會如何呢?咱們就來通過他們兩人的表現來分析一下。

巔峯期的呂布無疑是虎牢關之戰的時候。先是“戰無五合”斬殺河北名將方悅,再“手起一戟”刺死穆順,“十數合”斬斷錘將武安國的手腕,又“戰不數合”打跑公孫瓚。張飛出場,“抖擻精神,酣戰呂布”,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關羽舞青龍刀加入戰團,與張飛聯手合戰,“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在《三國演義》中,只有呂布具備獨戰兩名超級猛將不落敗的實力:如虎牢關戰關張,濮陽城戰典許,想擊敗呂布,那起碼得三人以上。

馬超具備這樣的實力嗎?馬超的巔峯期無疑是在潼關之戰時,八九合退于禁,二十合勝張郃,不數合挑李通。而隨後大戰許褚,連鬥三局旗鼓相當,並沒有表現出碾壓性的優勢。葭萌關戰張飛,也完全是同一檔次上的廝殺。

把呂布遇到的戰況讓馬超來置換一下就可以比較出來兩人的實力差距了:設想一下,渭水之戰時,馬超與許褚大戰百餘合,突然典韋舞動一雙八十斤大戟衝上來了,和許褚一齊夾攻馬超,馬超能扛住三十回合不落敗嗎?再如葭萌關鬥張飛,正在膠着狀態,關羽揮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加入戰團,和張飛一同夾攻馬超,馬超能再頂三十合?當然是不可能的。

再把馬超遇到的戰況與呂布交換一下:呂布追擊曹操,曹操割須棄袍,曹洪斜刺裏殺出來,奮力而戰能不能擋住呂布四五十合?其實在濮陽之戰中就已經有答案了,呂布在西寨追擊曹操,樂進和于禁聯手雙戰,仍然“敵不住呂布”,就曹洪一人,那純粹是找死。夏侯淵再心中氣忿,他敢不敢去單挑呂布?他哥夏侯惇能抽他一嘴巴子。

通過這樣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馬超與呂布相比,差距還是蠻大的。那如果兩人在陣前廝殺,馬超能堅持多少回合呢?

不要以爲張飛曾經能頂住呂布百餘合,其他同層次的武將也能行。張飛是三分時代唯一一個能硬撼呂布百合以上的猛人,那是有原因的,靠的可不僅僅是武藝。首先張飛悍勇,敢於搏命,呂布比較忌憚這種以命換命的戰鬥作風;其次,張飛粗蠻的外表下隱藏着狡詐和精明,張飛腦子好,能對付各種不同的對手,呂布怕他,許褚怕他,張郃也怕他。

馬超有張飛的悍勇嗎?馬超“世代簪纓”,身份尊貴,從來就缺乏以命搏命的勇悍作風;馬超腦袋瓜子有張飛狡猾嗎?馬超是蜀漢五虎將中最不聰明的一個,打仗都沒有用過計策,下辯之戰,連曹洪都搞不過。

由此得出結論:如果馬超與呂布在兩軍陣前單挑廝殺,無論力量、技術、速度(赤兔馬)都全面落在下風,能頂住六十合就算幸運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