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黃花崗起義最後參與的大概只有100人左右,與廣州的清軍力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早在一月份的時候,黃興等人就在香港開始祕密計劃起義的事,在廣州也設立了不少祕密機關專門打探消息,聯絡黨員。

甲午戰爭以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 族已面臨着亡國滅種的現實威脅。爲挽救民族危亡,以孫中山先生爲傑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舞臺。1905年8月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


此時的中國社會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新舊勢力相互博弈。這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且在這個時代中,1911年更是讓人銘記的一年,這一年裏爆發了兩場至關重要的起義。

這裏,我們要說的就是四月份的廣州起義,這次起義由於準備不充分,雖然沒有成功,但卻在全國範圍內燃起了反抗清廷統治的硝煙。廣州起義失敗而死的英雄救埋葬在黃花崗,就是人們熟悉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但是,從一些史料和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知道,黃花崗中埋葬的不是七十二人,而是八十五人。

原先黃花崗叫紅花崗,但是,給那些犧牲者收拾遺骨的人特別喜歡菊花,認爲菊花代表了高尚的風格,菊花別稱黃花,所以,就稱烈士葬在了黃花崗,後世也默認了這種說法。

1911年的清政府早就不像當年一樣威風雄雄。即使看上去還算風平浪靜,但是,這平靜下面早已波濤洶湧。大家都清楚,統治了中國幾百年的大清帝國即將退出歷史的舞臺,但是,沒有人知道它到底什麼時候會徹底覆滅。

畢竟,從1840年開始,清政府就開始遭到各種打擊,八國聯軍都打到了紫禁城,清廷還是能繼續苟延殘喘。所以,在發動武昌起義時,沒有人敢保證一定會成功。不久之前的黃花崗起義就是衆人的警鐘,因爲,黃花崗起義算是準備最爲充分的一次起義。


首先,黃花崗起義的經費是比較充足的。

孫中山先生爲了贏得這次戰役,一舉摧垮清王朝,特地在海外洪門下了大功夫,籌了大概有十七萬大洋。注意,是十七萬大洋,在那個時代的十七萬大洋的購買力如何呢?民國時期,魯迅在北京買了一個四合院,只花了三萬五千大洋,所以,十七萬大洋在那時應該是一筆超級鉅款,支撐起義軍的軍費肯定是沒問題的。

其次,黃花崗起義的武器裝備十分精良。

當時革命黨的武器都是從德國、日本等地進口的,清朝最現代化的廣州新軍裝備都沒他們好。

最後,黃花崗起義計劃比以往都精密。

早在一月份的時候,黃興等人就在香港開始祕密計劃起義的事,在廣州也設立了不少祕密機關專門打探消息,聯絡黨員。當時,他們的計劃是兵分十路,共同攻打廣州,每一路都由會黨要員領導。不過,即使計劃的如此完美,最後,還是失敗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孫中山都極爲失落,認爲:中國革命現階段不能成功了。直到武昌起義,孫中山才重拾希望,從美國回來。

那麼,爲什麼黃花崗起義會以失敗而告終呢?

這一切要從一個叫溫良才的人說起。這個溫良才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了,卻還是有着一腔熱血,但是,卻做事魯莽,推崇個人英雄主義。溫良才一個人刺殺了清政府駐廣州的大將軍孚奇,事發後被抓,然後,被殺害了。

從這點來看,這人確實是個愛國好青年,孤身一人刺殺朝廷要員,不計生死。但是,他這次行動真的是“孤身一人”,沒有人知道他的計劃,連組織都不知道。溫良才雖然殺了廣州的將軍,但卻也提醒了清政府最近有人要鬧事,引起清政府的戒備。

黃興等人打算四月十三號起義,先奪取廣州,在攻下廣東。溫良才起義前五天就去刺殺大將,這不就是變相的告訴清政府要出事了嗎?孚奇一死,廣州城內人人自危,朝廷下令全城搜捕革命黨。本來有一批起義武器會運進廣州,這樣一來,自然是沒了希望。


甚至,有武器押送人員居然把革命黨辛辛苦苦從國外買來的槍支彈藥扔進了海里,革命軍的武器供應也就跟不上了。兩廣總督張鳴崎算是革命黨的老對手,當即察覺出事情不簡單。立刻在全城布控,還把革命黨聯絡好的新軍的武器全部收繳,而新軍恰恰是革命黨人依靠的一股重要力量。

這樣一來,革命黨相當於成了孤家寡人。但是,事已至此,決不能就此停下,即使十路大軍最後只剩下黃興這一路也得起義,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死一搏。所以,黃花崗起義最後參與的大概只有100人左右,與廣州的清軍力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雖然,後來的起義軍奮勇殺敵,奈何寡不敵衆,最後,只能敗下陣來。總而言之,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的意義卻十分重大。

孫中山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就高度評價了黃花崗起義:“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爲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甚至,爲紀念此次起義,陽曆3月29日後來被中華民國政府定爲青年節。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經典故事·清》、《閩籍英烈參與黃花崗起義動因淺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