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羞愧攻击练习也同样适用于练释放攻击性,在接到纠缠型推销电话时,试一试利落的说:“我不需要”,并挂断。但若是一些模糊的小事,对象又是有联系的人,那股怒气就无法冲天了,而是扭扭捏捏不知该不该升起,比如这位领导夫人吃了自己的零食,答主的回答里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没事”这个回答,因为担心工作不保,或被贴上“计较”标签。

原标题:敢爱敢恨,活得痛快点

说一个典故。

《国语.周语》中有一段话,写的是周厉王诛杀些持有反对自己言论的人,以钳制口舌,于是民众都不敢说话了, 在路上相见只敢用眼神示意。周厉王因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能禁议,最终却导致民奋起暴动,将周厉王流放到地。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引用了“不敢言”这个故事来借古讽今,顺势火了一句金句——“敢怒不敢言”。

敢怒不敢言的背后,是什么?

再来说一件知乎上看到的真小事。

公司二把手把自己老婆安排进公司,这位夫人轻松惬意不用坐班,本来不碍着谁大家也就当没看见了,但夫人有个奇怪的癖好,喜欢吃别人的东西。没事就去茶水间冰箱里随意搜刮大家的零食,甚至会去同事工位上擅自拿人家的东西吃,即使当事人不在。她也大大方方认下:“不好意思我刚好饿了就吃掉了。”大家的回答基本一致:“噢,好的,没事。”

最后这句“没事”,我相信所有人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安抚自己内心涌起的想要打爆对方头的情绪,以及吞了只苍蝇的愤懑和恶腻。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几乎很少有人在领导夫人说完“我吃掉了”这句话的当下就能清楚的察觉“我很不爽”,大多是先懵圈,然后不知道这么点小事要不要计较,最后是算了,没事。

1.

允许有攻击,不允许释放

敢怒不敢言,这个怒,指的就是我们的攻击性,言,指的是释放出去。这句话是说,我们有了攻击性,却不敢释放,于是攻击性转向内,被压抑、掩盖或忽视。

在明显的是非面前,尤其是陌生环境中,我们相对易于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比如楼上半夜蹦迪、预约好的服务临时被取消、外卖超时等,我们可以相对无障碍的表达怒气。但若是一些模糊的小事,对象又是有联系的人,那股怒气就无法冲天了,而是扭扭捏捏不知该不该升起,比如这位领导夫人吃了自己的零食,答主的回答里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没事”这个回答,因为担心工作不保,或被贴上“计较”标签。

很多人对拒绝纠缠型推销电话会有障碍。有的人会选择不挂电话,放在一边,让推销员讲够了自己挂;有的人会为难的听着直到对方说完再拒绝,似乎直接说出“我不需要”,或者直接挂断电话是一件非常可怕且失礼的事。

跟熟人表达攻击,更是让人不安,仿佛一旦攻击,与之的链接就会被切断。随之而来的丧失感,和自己亲手毁了一段关系的内疚,以及想要恢复链接时的尴尬和怕被拒绝等种种担忧,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那点可怜的,也许还没被察觉的攻击性就熄在了路上。

最终,这口不大不小的怨气被咽了回去,吃进了自己的身体里。

2.

不争这口气,也放弃了底线

我在打这个夫人“喜欢吃别人东西”这句话时,把“东西”误打成了“底线”,这个手误从潜意识里跳出来,暗示在我眼里这位夫人吃的不是别人的东西,吃的是底线与边界,用这种小而无所谓的事,蚕食对方的底线,突破对方的边界。

在这个回答中,这位领导夫人甚至在二把手老公的帮助下几乎明抢了孕妇同事带的炖品吃。底下的评论区里,有很多人说:“吃同事的零食就算了,还抢孕妇的炖品。”,以及很多出主意的热心人:果汁加辣椒水、夹心饼干夹芥末、随便放点泻药等。翻了好几页,没有看见一句支持正面回应的内容。

在职场中,只是被吃了点零食,看起来真的是芝麻小事,毕竟被穿小鞋、被打小报告、被在自己客户面前诽谤都忍住了。可是你放弃了争这口气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底线。试问,那位领导夫人是如何做到毫无障碍随意吃别人东西的?她必然是发现了这样的小事无人和自己计较,越发放肆大胆的试探了起来,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随手拿同事的小东西来用然后再也不还。

不反抗,等于认同,等于宣告对方“我允许你入侵我的边界”。

3.

那些攻击性,都去了哪?

有苦说不出,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那些不被允许的攻击性,犹如利爪剪去了锋利的指甲,在内心是一团熊熊大火,说出口的只剩轻飘飘的白烟,那些灼热和焚烧,只能在体内肆虐。

小时候,经常早上醒来感到不痛快,什么事都没发生,但就是歇斯底里的愤怒,会把衣服和枕头狠狠的扔在地上,在房间里痛苦大喊。但无论怎么发泄,这把渴望毁灭的火焰都无法熄灭。只能失望的等它过去。现在想起来,那把火,是爸妈忽略我的不满,是他们经常不在家我很孤独的控诉,是我想要攻击父母的欲望。然而那不被允许,甚至没有被察觉,最后回到我的身体里,让我发疯。

那些不被允许释放、不被察觉的攻击性,都如利刃烈火向着我们内部攻去,久而久之开辟了一条向内的通道,一旦产生攻击性,它就自动沿着通道向内去了。

4.

释放攻击性,升华攻击性

古时的阉人,被夺去了最具攻击意义的器官,被塑造为完美且无害的存在。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不被允许有攻击性,于是阉人大多掌权。他们被阉割的攻击性只能寄托在对权势的追求上,心无旁骛,被恨和不甘驱动着,对弄权掌权乐此不疲。有了身份,他们才有攻击的权力。

由恨驱动引发的攻击性,能带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成就,但那背后是满满地痛苦,即使成功了也得想办法抚平这块疤痕,否则无法安静。

学会用不自伤的方式表达攻击划分界限,让爱在其中流动。我们先爱自己,把自己当做珍宝来对待时,怎么能让自己随便受气?为什么要承担不该承担的情绪?勇于释放攻击性,才有升华的可能。

爱恨分明,清爽通透

在《无条件接纳自己》这本书里介绍了一种羞愧攻击的方式:故意在公共场合适度的做一些尴尬的行为,来破除自己对“体面”、“后果”的过度顾虑。例如突然在公共场合唱歌,向别人问路并请求对方送你过去等。羞愧攻击练习也同样适用于练释放攻击性,在接到纠缠型推销电话时,试一试利落的说:“我不需要”,并挂断。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的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心理会出问题;武志红老师说,任何关系,我们都要勇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心理健康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我想,曾老师常说的爽透,也有这个含义在。

敢爱敢恨,才爽透。

作者:李雅蕾 文字工作者, 精神分析学习营学员,在助人助己中,向内探索 向外绽放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