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中國人民銀行離岸央票發行獲得3.5倍超額認購後,5月14日,人民銀行再次在香港成功發行200億元3個月期和100億元1年期人民幣央票, 投標總量約800億元,接近發行量的2.7倍。

疫情恐慌過後,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價值正重新獲得境外資本認可,不僅僅是離岸央行票據,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還體現在境內債券和股票。

央行在香港發行央票之前,今年4月,境外機構對境內債市的配置力量加大,滬深股市均實現北向資金淨流入,逆轉了3月份資金流出的局面。人民幣股債收益率優勢凸顯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近日公佈的4月債券託管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銀行間市場債券託管規模爲646652.96億元,同比上漲12.98%,相較上年末上漲3.88%。其中,境外機構的債券託管量突破2萬億元,達到20011.36億元,同比增長30.45%。較上年末增加6.62%,已連續17個月增加。

(數據來源: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

從單月託管量的增加情況看,4月境外機構託管量共增加433億元,較3月62億元的增量大幅提升。

從券種來看,境外機構債券託管品種以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爲主,尤其是國債對境外機構的吸引力較大。4月,境外機構淨增持國債512億元,創下自去年9月以來新高。

相對於已經跌入或即將跌入負利率區間的歐美各國國債,中國國債收益率優勢明顯,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多在2%上下區間波動。

上海一外資機構基金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歐美國債收益率下降導致債券預期回報下滑,分散風險的作用有所減弱。相比中國境內債市總量,境外機構持有的人民幣債券比例仍偏小,但也是外資機構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產品。”

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明明預計,短期來看,後續如果沒有更大規模的貨幣寬鬆配合,利率再創新低的可能性已經不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2.4-2.6%的區間運行。

在股票市場,A股的穩定表現也吸引了大量的境外資金。4月,滬指月漲4%,深成指漲幅近8%,創業板指數上漲超過10%。

專注內地金融市場的一位香港交易員描述稱,“在內地疫情進入拐點後,配置滬深股市的資金量明顯回暖。”

4月當月,陸股通淨買入533億元,環比增加1211億元,這是3月份陸股通大幅淨流出678億元后再度迴歸淨流入狀態。其中,滬股通累計淨買入237億元,環比增加約614億元;深股通累計淨買入296億元,環比增加597億元。

“雖然疫情首先在中國暴發,但中國是第一個從疫情中復甦的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其他國家相比,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也比較合理。”上述基金經理還表示,當前 A 股估值相對較低,也是吸引資金淨流入的一個因素。取消額度限制 市場更加開放

境外機構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的背後是中國金融市場對投資人民幣資產限制越來越少,額度更多,開放程度不斷提升。

在外資投資額度方面,2019 年 9 月,QFII額度從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並進一步簡化QFII和RQFII的資金管理要求。

到了今年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外管局發佈《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明確並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要求,包括直接取消了QFII/RQFII額度限制、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等規定,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金融市場。

今年1月,財政部宣佈放開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加入地方政府債券承銷團的資格限制,按程序吸收外資銀行加入承銷團。

財政部表示,外資銀行加入地方政府債券承銷團,有利於拓寬債券發行渠道,擴大政府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提高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今年2月底,中國國債還正式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此前,在2019年4月,彭博公司宣佈,將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此前曾表示,國際債券指數供應商先後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主要指數,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以及對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認可。外資流入有望持續上升

即使經歷了3月份的短暫流出,多數機構認爲,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將持續,尤其是在歐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且寬鬆貨幣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將延續的背景下。

海通證券報告預計,在人民幣匯率有望穩定且有序升值、國內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國內債券市場收益率仍較高的背景下,境外機構配置中國債券的力度還會顯著加強。

興業證券固收分析師黃偉平也指出,疫情引發全球衰退的概率在上升,外資流入新興市場的節奏和幅度仍然受到避險情緒的壓制,但由於全球貨幣政策“大放水”以及在岸人民幣債券在全球範圍內的“高性價比”,外資流入斜率預計將逐步上升。

今年2-3月份,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中國大範圍蔓延,隨後全球暴發,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普遍走弱,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遭遇資金外流。

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爲,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強大韌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得到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基本穩定。

某國有大行外匯交易主管對《財經》記者分析稱:“3 月人民幣波動屬於被動式調整,在美元流動性危機下美元走強,新興市場貨幣普遍下跌帶動人民幣走弱,並非經濟基本面的原因。”

上述香港交易員還表示:“匯率風險是外資機構在配置資產時考慮的重要因素,疫情危機發生後,雖然人民幣也走弱,但波動性也遠小於其他新興市場。”

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境外資本在短期流出後再度流入,有望對人民幣匯率穩定形成支持。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中債研發中心預計,二季度隨着中國經濟快速復甦,人民幣對美元將收斂回升。

“只要不出現第二波大規模疫情,中國經濟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恢復正常,但發達經濟體相較於中國將滯後三到四個季度,也就是到2021年底才能恢復正常。” 先鋒領航Vanguard在其5月的區域經濟展望中指出。

對人民幣資產的相對優勢,民生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中國債券收益率處於新興市場國家中間水平,但波動性最小;權益資產方面,A股估值也要低於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且中國本輪政策刺激相對比較剋制,這更有利於危機後經濟可持續增長和人民幣資產質量,進而吸引長期資金而非熱錢的流入。

“除非特朗普再次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否則人民幣資產將能夠提供相對理想的回報,但在疫情對美國經濟衝擊下,再次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可能性看起來並不大。”上述基金經理預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