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操平定北方之後于禁的事蹟不多,戰功也比不上其餘四人,這個其實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于禁主要的職責很可能並非在前線作戰,而是在許都負責屯田順便監視漢獻帝,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如果於禁不在許都屯田,那麼率軍前往襄樊援救曹仁的未必就是于禁,如此一來於禁在曹丕立國後的地位絕對在張遼和絕大部分人之上,雖然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這些沒他的份,但是至少四方將軍中最爲尊榮的前將軍肯定是他的,而不會是張遼的,或許官居四方將軍之上的衛將軍也未可知,即使後世地位不如張遼但至少也能青史留名了,時也命也,如之奈何。

揭祕歷史事件、還原歷史真相!評說歷史趣事、爲你解密中國各朝代歷史!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讓您瞭解有趣的歷史放鬆心情,吸收歷史精華掌控自己人生,無往而不利!我們的每條解密都會做到有理可言、有據可依,我們是一部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解密檔案!

陳壽作《三國志》時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一同列傳,並點評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爲先。”這就是五子良將的由來。五人之中入選武廟的張遼名氣最大,可是卻有一人最令人惋惜,此人就是于禁:本可名垂青史,可惜卻晚節不保。

黃巾起義爆發後,鮑信募兵討伐黃巾軍,于禁也由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192年兗州刺史劉岱死後,在濟北相鮑信的力主之下當時的東郡太守曹操入主兗州,同年鮑信和青州黃巾軍作戰時戰死沙場,于禁從此歸於曹操麾下。

五子良將中張遼戰功最爲顯赫,樂進是先鋒大將作戰最勇猛,張郃在曹丕立國後開始爆發,徐晃南征北戰罕有敗績,襄樊之戰後曹操甚至將他和周亞夫相提並論,唯獨于禁給人的感覺是戰功一般,而且時不時還打敗仗,真正拿得出手的戰績並不多。

事實上並非如此,“前期看于禁,中期看張遼,後期看張郃。”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于禁前期的表現可圈可點,在曹操平定呂布、袁術、張繡等割據勢力的歷次大戰中於禁立功不少,尤其是官渡之戰期間于禁功勞很大,先後升爲裨將軍和偏將軍。

曹操平定北方之後于禁的事蹟不多,戰功也比不上其餘四人,這個其實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于禁主要的職責很可能並非在前線作戰,而是在許都負責屯田順便監視漢獻帝,這麼說是有根據的:

第一,196年漢獻帝遷都許都後曹操就開始屯田,曹操麾下原本有好幾萬的青州軍,可是自從197年宛城之戰後青州軍就突然消失不見了,原因就在於青州軍軍紀敗壞曹操不敢用,於是就讓青州軍退出了一線作戰改爲半軍半農的屯田軍,負責統領他們的很可能就是于禁。

第二,曹操平定北方後把鄴城當作了自己的政治中心,而冀州鄴城遠離豫州許都,自己又常年在外征戰,許都實在需要一位自己信得過的心腹大將前去鎮守,這個人就是于禁。

第三,襄樊之戰關羽圍困曹仁於樊城,曹操派出的第一批援軍爲何是于禁而不是別人?原因就在於許都離襄樊前線不遠,又有幾萬屯田軍可用,從其他地方調兵一則沒那麼多兵力可用,二則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也正因爲如此,曹操纔在216年稱魏王后授予于禁假節鉞的特權,以便於禁可以在許都便宜行事,不用事事請示彙報。

所以于禁在官渡之戰後之所以戰績很少,真正的原因並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曹操交給了他更爲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屯田、管住桀驁的青州軍,順便監視漢獻帝和朝臣的動向。

可惜的是于禁晚節不保,襄樊之戰中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

不過歷來對於禁爲何投降爭議不少,比如有觀點認爲于禁之敗非戰之罪,而是于禁爲了挽救三萬士卒的性命才選擇投降關羽,《魏書》就提到:“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咎。”

應該說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不過不管怎麼說,于禁投降總是事實,而且於禁當時是左將軍、假節鉞,在曹魏地位很高,他的投降帶來了相當大的震撼,曹操一句話:“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更是把于禁釘在了恥辱柱上。

于禁歸國後在曹丕的羞辱下慚恨而亡,死後被追諡爲厲侯,厲是一個惡諡,整個三國有惡諡者屈指可數,曹魏最顯赫的名將之一死後如此淒涼令人感嘆不已!

如果於禁不在許都屯田,那麼率軍前往襄樊援救曹仁的未必就是于禁,如此一來於禁在曹丕立國後的地位絕對在張遼和絕大部分人之上,雖然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這些沒他的份,但是至少四方將軍中最爲尊榮的前將軍肯定是他的,而不會是張遼的,或許官居四方將軍之上的衛將軍也未可知,即使後世地位不如張遼但至少也能青史留名了,時也命也,如之奈何!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