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打仗,排兵布阵很有讲究,前后两军、左右两翼,都有其目的和作用,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战阵也随之变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军阵的前排站怎样的士兵,是很有讲究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容易死,还士兵抢着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十分残酷,很多年轻的将士,告别妻子,踏上战场,从此再也无法回到家中,他们或许已经成为了沙场之上的一具白骨,但是他们的妻子,依旧在梦中思念着他们。


世界如此美好,有了生命才有机会享受世间的美好,在刀枪无眼的战场上,为何士兵会站在容易死的前排呢?难道他们不怕死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家中有亲人在日日倚门盼着他们回家吗?

其实,明知道前排容易死,士兵还抢着上,是有原因的。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古代封建王朝兴衰更替是经常的事,即使在太平盛世,也面临着外族的侵扰,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为了守护自己的同胞,许多忠肝义胆、满腔热血的男子拿着武器,便上了战场。在他们心中,为国征战,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就像张仲素《塞下曲》的那句诗:“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他们不计较军功多少、不计较待遇如何,甚至不计较生死存亡,他们只想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哪怕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所以,他们争先恐后地站在第一排,甘洒热血,做一个忠义之士。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得到大家的认同,挣得一份荣耀,也算不枉此生,这种追求,古今都一样。不过,相对来说,古代封建社会出人头地的机会比较少,因为那时“士农工商”阶级地位的原因,大多数都想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光宗耀祖。


若要实现此目标,首先是寒窗苦读,通过科举踏上仕途。但是这条路非常难,除了努力之外,还需要天分,因此《琵琶记》才会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诗句。想“天下知”的不仅是读书人,普通人也想如此。

并且在隋唐之前,是没有科举制度的,汉朝孝廉察举、三国之后的九品中正制,不过这些制度,都掌握在门阀大族手中。所以,许多人选择了走“军功”这条途径。如果能够在战场立下一定的军功,也有很大希望踏上仕途,成为一名将军、军官。


正是因为军功的刺激,使得许多想出人头地士兵,争相站在容易死的第一排。

前排士兵作用重大,能够证明自己的优秀

古代打仗,排兵布阵很有讲究,前后两军、左右两翼,都有其目的和作用,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战阵也随之变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军阵的前排站怎样的士兵,是很有讲究的。

冷兵器打仗,打的就是一个气势,所以一鼓作气,一而再,再而竭,如果前排的士兵,贪生怕死,那就很容易影响后方士兵的气势。两军交战,一旦前排的士兵弃甲曳兵而走,这种恐慌的情绪会迅速蔓延,这种行为,轻则导致战役的失败,重则导致全军覆没。


因此,能够被领导命令站在前排的,证明了他比绝大多数人都勇敢,或者是武艺高强。在军中,大家崇拜的就是勇敢、身手好的男子汉,所以大家都希望站在前排,以证明自己的优秀。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容易死,还士兵抢着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