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讓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4月15日,金融委第二十六次會議專題研究加強投資者保護,強調“對造假、欺詐等行爲從重處理”。

原標題: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 金融委“加碼”投資者保護 

【財經翻譯官】聽說,今天股民過節?

今天,是個特殊的節日

——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

什麼?股民還有節日?

是慶祝“炒股炒成股東”還是“被割韭菜成功”?

別誤會,有這樣想法的你,一定有不爲人知的痛楚,今天這個節日就是來拯救你的。

去年5月15日,證監會隆重設立這個節日,目的就是保護投資者。

金融委“加碼”投資者保護

投資者從來都自嘲是“韭菜”,最近又有了新名字——“有機後浪”。近期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退市,投資者“血虧”等各種事件更是讓“韭菜”們叫苦不迭。

但現在不一樣了,“福音”來了。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在一個月內三度發聲徹查資本市場造假,兩度強調投資者保護。

4月7日,金融委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態“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爲”。

4月15日,金融委第二十六次會議專題研究加強投資者保護,強調“對造假、欺詐等行爲從重處理”。

5月4日,金融委第二十八次會議再提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並對造假行爲上升至“零容忍”。

這,釋放出什麼信號?

金融委是什麼組織?它是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機構,從2017年設立以來,都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的各種“高大上”決策部署。而近期如此高頻聚焦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保護,翻譯君覺得一定有什麼風向標意義。

金融委一而再強調投資者保護,一方面說明之前的保護力度不夠,還需要加強再加強,說明投資者受的苦,監管層看到了;另一方面,也給投資者增加信心——以後一定會變好,開了三次會,說明除了強調,應該會有進一步的舉措。

此前,我國對資本市場的定位是爲企業提供融資便利,降低融資成本,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服務的是上市公司,等於上市公司成了市場的主人,股民是給他們籌錢的。

而這些年,監管層開始更多地考慮投資者這一方,想保護投資者,讓人民羣衆的財富保值增值。

早在2013年,國務院就發佈意見,從九方面對投資者保護工作做出部署。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讓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2019年,金融委強調要大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2019年,證監會也動作不斷:成立由易會滿擔任組長的投資者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在“深改12條”中也專門有一條講加強投資者保護。

今年3月實施的新證券法,更是設專章規定投資者保護制度,從立法層面爲投資者提供堅強後盾。

所以,“韭菜”們翻身做主的日子來啦!值得慶祝!

投資者需要什麼樣的保護?

我國到底有多少個人投資者?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數據,截至去年底,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數量已超過1.59億,其中個人投資者佔99.76%。

這麼大的羣體,如果他們的合法權益受損,那麼千家萬戶的幸福也會受影響。

因此,監管層需要爲投資者提供什麼樣的保護?

首先,要提供好的產品——真實透明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股票就是資本市場的產品,如果產品都是歪瓜裂棗,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投資者如何下手買?產品如何再流通?

不少上市公司爲了賣個好價錢粉飾自己,說假話,做假賬,讓投資者蒙受損失。這樣的公司,不應該在投資者都高喊“假的,假的”時才被發現,而理應早就被踢出市場,或本就不應該進入市場。

一家規範的上市公司,應該是誠信經營、堅守本分,真實、準確、完整、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的,是尊重投資者、敬畏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

其次,監管要維護好市場環境。

一方面,要加強上市公司監管,對造假行爲“零容忍”,大幅提高處罰力度,包括行政、刑事的處罰和鉅額索賠,使違法成本高於收益,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也震懾其他“蠢蠢欲動者”。

另一方面,不能讓作假者罰款、退市了之,而要在法律框架下,賠償受損害的投資者,爲他們提供便利的民事救濟途徑,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

其實這些方面,新證券法都有了規定,關鍵在於落實。

權益受損了,投資者怎麼辦?

雖然新證券法成了投資者的最大保護傘,但仍有不少人有疑惑:投資權益受損了,應該找誰維權?

首先,最容易想到的是打官司,但各方面成本太大,所以不妨先考慮以下手段:

1.證監會“12386”服務熱線,可以接收民事糾紛投訴、諮詢、意見建議,但不接收信訪、舉報。

2.中國投資者網,可以在線調解、行權、教育、諮詢。投資者通過視頻就可以在線調解糾紛,參與在線行權與維權,減少時間、金錢等成本。

3.滬深交易所的“e互動”“互動易”等投資者關係平臺,可以諮詢和獲得解答。

4.涉及複雜的糾紛調解和訴訟的,還有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的“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和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的“支持訴訟”等方式爲投資者提供幫助。

當然,這些都是事後補救手段,用不到最好。

投資前,先了解自己

作爲一名合格投資者,最關鍵的還是在投資前就做好功課,練就火眼金睛,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比如,證監會建設的諸如新華網投資者教育基地等上百家國家級、省級投資者教育基地都是免費的投資學堂,投資者可以通過自學來提高理性投資意識和專業投資能力,就算被“割韭菜”,也要被“割”得明明白白。

最後,翻譯君要提醒的是,在今天這個股民的節日說投資者保護,保護的是合法權益,保護的是不被違法違規行爲傷害,而不是“保你賺錢”。不要一虧損,就嚷着要“維權”。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句話是每個股民入市之初就知曉的,它提醒大家,買賣自負,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現在不管買股票、基金,還是理財產品,都強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也就是“把適當的產品賣給適當的人”。所以,買之前的風險測評並不是走過場,投資者要認真對待,不要明明是低風險承受能力者,爲了高收益而違規購買高等級風險產品,最後雖不至於每次都“倒貼錢”,但喫虧的還是自己。

所以,“投資前,先了解自己”“只賺自己看得懂的錢”……在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這一天,重溫這些投資金句,很有必要。(【財經翻譯官】陳劍/文)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