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省禮泉縣九嵕山上,有一座被譽爲“天下名陵”的帝王陵墓——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昭陵建設持續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是唐陵最奢侈的一座皇陵之一。1300多年來,昭陵地表建築已是斷壁殘垣,墓中隨葬品也是不知所終。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武皇帝。貞觀十年(636年),皇后長孫氏病危,她對唐太宗叮囑後事說要儉薄。唐太宗遵照長孫皇后的遺言,在皇后崩後,把她臨時安厝在九嵕山新鑿之石窟,陵名昭陵。李世民同時決定,自己也要選擇這裏作爲歸宿之地,並與長孫皇后合葬。自此,昭陵開啓了“依山爲陵”的先河,也開啓了昭陵長達107年的建設。
昭陵由唐代著名畫家、工藝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設計,工程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據史書記載,昭陵玄宮建築在山腰南麓,穿鑿而成。 地宮深75丈,墓道前後有石門5重;墓室內設東西兩廂,列置許多石函,內裝隨葬品。陵園方圓60千米,陪葬墓180餘座,被譽爲“天下名陵”。據《舊五代史·溫韜傳》載,“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
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王陵寢要完全效仿漢高祖劉邦的長陵,務從豐厚。但精通經史的虞世南提出反對意見,說:"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他建議太宗陵內不藏金玉,並在陵外立碑予以說明 。在文德皇后葬後,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寫着:"王者以天下爲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爲己有。今因九嵕山爲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
由此,昭陵成爲歷朝歷代帝王陵墓中比較“寒磣”的一個。裏面沒啥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但收藏着一件珍貴文物,那就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李世民登基之前就酷愛書法,尤重王羲之的墨寶。史書稱,《蘭亭序》枕在李世民的頭下邊,死後又把它殉葬在他的昭陵裏。
此外,昭陵祭壇東西兩廡房內置有六匹石刻駿馬浮雕像,即著名的“昭陵六駿”。這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愛的六匹戰馬,曾伴隨他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考古發掘表明,“昭陵六駿”在唐末時,便遭到了破壞,在此後的千餘年中,自然和人爲的破壞讓“昭陵六駿”飽受磨難。在1914年,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刻被盜賣至國外,現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從此六駿天各一方,再未相聚。
此外,通過對整個陵園的實地考察,已確認昭陵有193座陪葬墓,陪葬墓數目之多,是歷代帝王陵寢之冠。陪葬者除了皇族外,大部分是文武功臣,此外,有些少數民族首領也有幸陪葬。其中陪葬墓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徵、秦瓊、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
如今,昭陵地面建築雖被毀壞了,又屢遭戰亂的破壞,但陵園遍佈着豐富的古蹟和文物,還藏有大量歷史文物。這座費盡心思,傾一國之力建成的帝王之陵,保存了大量有關唐代的史料,她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研究唐代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