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都是非常愛孩子的。我們通過做什麼事情,表達我們的愛?

孩子都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嗎?他是否接受我們的表達方式?他們心裏在想些?

到底什麼是愛?

什麼是正確的愛?

什麼是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

這五個問題,可幫助孩子瞭解愛,幫助父母正確愛。

(一)愛你,一定會擔心你嗎?

我兒子十歲,女兒八歲。晚飯後,我拿着這本書問兩個孩子:

“孩子們,你覺得愛一個人,一定會擔心他嗎?比如,媽媽愛你們,一定會擔心你們嗎?”

女兒說會,兒子說不會。

女兒說:“當然會擔心啦!我有沒有按時睡覺,身體健不健康,作業有沒有寫完……”

兒子說:“如果我過馬路的時候,戴着小黃帽,認真看紅綠燈,或者我就在附近做事情,媽媽都不用擔心我。我長大了,媽媽知道我能做好。”

兒子的話,表達了這樣的感悟:

當媽媽信任我的時候,媽媽不擔心我。

我又問:

“媽媽擔心你們的時候,你們感覺愉快嗎?”

女兒說:“不愉快。擔心都是壞事情,比如我生病的時候擔心我,我病着,怎麼會開心?”

兒子卻說:“愉快。因爲媽媽擔心我,代表媽媽愛我,我感覺好幸福。”

如果下一次,我擔心他們了,他們知道這是“愛”。

當我因爲擔心而忍不住嘮叨他們的時候,他們感覺煩躁的同時,也許會想到我們今天的談話。然後,平和一些地接受父母這種特殊的愛的方式。

(二)擁抱和親吻,是愛嗎?

我是一個80後,在我的印象中,沒有爸爸媽媽抱着我的畫面。

老一輩的父母都很內斂,不會說愛,只會用行動表達愛。

所以,不擁抱,不親吻,不代表父母不愛我們。

現在我們成爲了父母,每天抱抱孩子,親親孩子,成爲了我們的日常。甚至,我們還發展到抱抱老公、親親老公。這些都是愛的表達方式。

一個哭泣的孩子,即使父母什麼都不說,只是將他擁在懷裏,靜靜地抱着他,輕拍他的後背,就能將他的負面情緒緩解大半。

但是,

是否任何情況下的擁抱,都是表達愛?

你生氣了,痛打孩子一頓,打完抱起孩子,親親孩子,告訴他:“媽媽都是爲了你好,媽媽這樣做,是因爲愛你。”從此,孩子知道了,打是愛的表現,打完可以用擁抱緩解。當以後他的婚姻中遇到暴力之時,他會覺得正常。因爲愛嘛。

當他成爲了父母,他也許也會延續用“打+擁抱”的方式來表達愛。

(三)懲罰,是一種愛嗎?父母罰你,一定要接受嗎?

聽到這個問題,女兒嘟着小嘴兒說:“我不喜歡被懲罰,我會不開心。嗯……不過,這也是愛吧。”

兒子相對來說態度更明確:“我覺得懲罰也是愛的一種,媽媽懲罰我,也是爲了我好。但不是每一個懲罰我都會接受,因爲你們也有說錯做錯的時候啊!我會和你們爭辯的。”

我問他倆問題,他倆向來怎麼想就怎麼說,從來不會因爲擔心什麼而言不由衷,或者不敢回答。

因爲:

我從不評判他們回答的好壞,更不去對比他們兩個的想法孰優孰劣。

很多時候,我們這種開放式聊天的方式更像是一場場“頭腦風暴”,大家隨便說,不評判,遇到有趣的一起哈哈大笑。

況且這種溝通,本就沒有正確答案,所有的問題都爲了孩子能有更多的思考。

從這些思考當中,形成相對健康博大的價值觀。

懲罰,是愛嗎?

所有的懲罰,都是愛嗎?

提前制定好規則,比如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就沒有電視時間。這是一種懲罰。

父母根據情緒,一拍腦門就來個懲罰。這一次高興了,孩子超時就一笑而過,下一次剛好趕上心情不好,直接罰孩子面壁思過,加一週沒有電視時間。這也是一種懲罰。

(四)愛,意味着滿足你的要求嗎?

孩子想買玩具,就給他買;想買衣服也沒問題;想給遊戲充值,也會給孩子充……

這是愛嗎?是正確的愛嗎?

女兒說:“是!我想要的東西,爸爸媽媽全部都給我買了,我肯定特別高興。”

兒子說:“不是吧。我們也不是每個要求都合理。萬一我們要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東西,你們應該給我講道理,說明白,這樣既不用浪費錢,我也懂得了更多知識。”

愛,要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情形。

父母不要打腫臉充胖子,自己收入低微,卻給孩子買名牌,啃着饅頭讓孩子當“僞富二代”。

父母也不要太限制孩子,各種花費卡的非常嚴格,不要孩子買個麪包還得和你彙報一下才敢買。

過猶不及。我們要學會掌握好分寸。

讓孩子既學會合理消費,同時還能形成理財意識。

(五)愛,意味着隨時隨地幫助你嗎?

“當你們遇到難題的時候,或者做不了的事情,你們希望媽媽隨叫隨到,隨時幫你們解決問題嗎?”

“愛你們,是不是要隨時隨地幫你們?”

當我問出這兩個問題時,兩個孩子給我的答案依然不同。

女兒說:“

我希望媽媽可以隨時幫助我

。因爲我能自己解決的,都努力解決了。實在不會才問媽媽的,如果媽媽一點兒也不幫我,我會傷心的。哪怕給我個提示也行。”

兒子說:“我以爲自己真解決不了的事情,也不一定真的沒辦法解決。

我相信媽媽會幫我看的

,如果媽媽認爲我有能力自己解決,不幫我,讓我再繼續努力嘗試,我覺得也挺好。愛我們,好像也不是非要隨時幫我們。

我自己做出來的,我會更高興

。”

這個問題問完,我想這些思考會留在他們的大腦中。

當他們遇到難題的時候,問我之前,也許會想到他們曾經回答的這些話。

女兒可能會再努力思考一會兒;(如果她真的想不出,來找我了,我真的會給她一些提示,因爲這是她感受愛與支持的方式,我要尊重。)

兒子可能會認真地再想想其他辦法,畢竟自己做出來,更有成就感。

前四個問題,都是《兒童哲學智慧書》系列中《情感事什麼》裏的內容,第五個問題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個問題也很有討論價值。

這套書非常不錯,多圖少字,啓發多。女兒八歲,看得很認真。

很多問題不止值得孩子思考,更值得父母深思。

朋友們,這五個問題你們思考過嗎?

你們覺得是否有和孩子討論的必要?

我一直認爲,拿到再高的分數,都不如擁有正確的三觀。

我不太在意孩子這一個具體的知識點是否已經掌握,但是我特別在意孩子看待問題/衝突的態度和想法。

你們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