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裏看到大家的身影,養生大家並不陌生,但如何養生,如何使我們的身體達到平衡點,這其中的方法最爲關鍵,那麼今天就讓我與大家一起學習如何養生。

年輕的同治皇帝。《倫敦新聞畫報》在報道中寫道:中國年輕的皇帝一定忙碌得很。他剛剛娶了皇后,同時還娶了其他四位妃子,而且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妃子。對這張同治皇帝的肖像,該刊特意說明,中國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聖人”,因此他不可能來爲畫家的肖像畫擺姿勢。惟一的辦法就是臨摹一張中國人畫的皇帝肖像畫。

迎接新娘的儀仗隊。刊登於1872年12月28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根據辛普森的描述,這些轎伕穿着紅色外衣,上面裝飾着白色的圓點。隊伍最前面舉的是繡有龍鳳圖案的各色旌旗,後面是三重華蓋,再後面跟着新娘乘坐的花轎。

1872年10月初,英國畫家威廉·辛普森作爲《倫敦新聞畫報》的特派記者晝夜兼程趕到北京。他得知大清皇室即將爲十六歲的同治皇帝舉行一場盛大的婚禮。他的使命是爲婚禮的各個場景畫速寫,記錄整個過程。在照片製版技術應用到報刊之前,版畫和速寫是刊物插圖的主要表現手段。辛普森爲《倫敦新聞畫報》做的這組同治大婚圖文報道,爲西方讀者揭開了中國皇室的神祕面紗。

同治皇帝的婚禮,早在三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慈安、慈禧兩位皇太后指派恭親王奕負責各種複雜的預備儀式,包括納彩禮、大徵禮、冊立皇后禮等。備受關注的婚禮行列(又稱奉迎禮)則是大婚禮儀的高潮。奉迎禮定於當年農曆九月十五日(陽曆10月17日)凌晨正式舉行。同治皇帝的兩位嬸母——恭親王福晉和醇郡王福晉負責“迎親”。農曆九月十四日晚上,她們來到了地安門外翰林院侍講崇綺的宅邸。

崇綺是蒙古正藍旗人,有清一代惟一一名非漢族狀元,未來的新皇后阿魯特氏是崇綺的女兒。清代,皇后是從秀女中遴選的。當時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太后意見不一,慈安相中了阿魯特氏,慈禧屬意於富察氏。同治皇帝沒有順從親生母親慈禧的意願,選擇了秀外慧中的阿魯特氏。

同治大婚是一次奢華、盛大的婚禮慶典。前一天,紫禁城內喜氣洋洋。前殿後宮都用綢帶搭起了彩架,大紅雙喜、吉祥祝語抬頭可見,御道鋪設了紅氈,掛起了宮燈。紫禁城外也格外熱鬧,人們紛紛駐足觀看大街上來來往往的各地賀禮和皇帝聘禮。從未來皇后宅邸到午門的一路上處處宮燈高懸。

九月十五日子時一到,欽天監的官員立即向外報告吉時,女官們便開始爲新皇后阿魯特氏梳頭、着裝。最後,身穿大紅龍鳳同和袍,手握玉如意和蘋果(象徵如意、平安)的皇后坐進了16人抬的婚轎。

因爲只有即位前沒有成婚的皇帝才能舉辦大婚典禮,上一次清朝的皇帝大婚,要追溯到兩百多年前的康熙大婚了。兩宮皇太后希望同治大婚典禮辦得“普天同慶”。於是下諭:凡是穿花衣的人都可以到午門觀看皇后的儀仗。此諭一出,全城的花衣被搶購一空。沒有買到花布花衣的人們,乾脆用花紙裁成綵衣穿在身上。由於多年沒有操辦皇帝大婚,宮廷侍衛也沒有經驗,居然有不少小偷混進了午門,渾水摸魚,偷走了宮中不少值錢的東西……

特地來記錄這場皇室大婚的辛普森不在喧鬧的人羣中,他沒有花衣,官方更禁止洋人觀看大婚典禮,所以他不得不躲在街道旁的店鋪裏“偷窺”。在報道中,辛普森寫道:“那驚鴻一瞥也足以撼人心魄。婚禮行列並不算太長,然而那些服裝和傢俱堪稱精美絕倫……三十二面旌旗和四十八面扇子、兩頂黑色的華蓋、兩個白色的假人、兩個用刺繡做成的黃色人和一百九十二盞燈籠。騎在馬上的恭親王顯得英俊瀟灑,他身旁有一個四槓大轎,這個轎子呈金色和黃色,由十六個身穿猩紅色長袍的轎伕抬在肩上(在這個轎子裏顯然坐着皇后)。”

奉迎禮後,再經過召見禮、頒詔禮、筵席禮,到農曆九月十八日的慶賀禮後,同治大婚纔算全部結束。此後,辛普森陸續把自己的速寫寄回倫敦的報社,他風趣的報道、精彩的插畫大受歡迎,掀起了西方世界“中國熱”的又一次高潮。

一般來說,生活中,若問題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所謂健康養生,關鍵是健康養生需要如何做到。瞭解清楚健康養生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喜歡就關注我吧,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