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筆者要說郭沫若寫的兩個字在拍出了千萬元價格,大家相信嗎?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可筆者要告訴大家這是真實的歷史。2015年6月18日晚,在廣州一場拍賣上,郭沫若寫的“建設”二字被拍賣出1610萬元的天價。

無獨有偶,在前些年的一場拍賣會上,郭沫若的一幅手書毛主席《沁園春·雪》被拍賣出997.5萬元。當時媒體更是宣稱,“這是拍賣會上當代人的最高拍賣紀錄。”那麼郭沫若的書法水平究竟如何?真能值這個價格嗎?

大家需要明白一點,郭沫若身上頗有爭議,但這不能忽視他的才華。1931年,大作家沈從文在《論郭沫若》一文中對郭沫若高度評價:“(郭沫若)在創作中詩與戲曲,與散文,與小說,几几乎皆玩一角,而且玩得不壞,這力量的強(從成績上看),以及那辭藻的美,是在我們較後一點的人看來覺得是偉大的。若是我們把每一個在前面走路的人,皆應加以相當的敬仰,這個人我們不能作爲例外。”

某種程度上來說,郭沫若是一位全才,在他所處的時代用毛筆寫字是主流。因此,郭沫若在書法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世人稱之“郭體”。有人評價,郭沫若的書法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

如果大家看到的郭沫若書法作品,以行草爲主,“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爲學書執筆八字要訣。蘇軾是四川眉山人,他長於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有“大海風濤之氣”、“古槎怪石之形”的美感。

黃庭堅也高度評價蘇軾書法,他在他在《山谷集》裏說:“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蘇)爲第一。”反觀郭沫若,他也是四川人,因此很多人認爲他的書法成就可以與蘇軾相媲美。

從風格來看,郭沫若書法有“宋四家”的風格,無論用筆、結體都有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四家意味,但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抗戰期間,郭沫若研究了大量書法,此後逐漸形成屬於自己風格的書法。

對於自己的書法,郭沫若也是頗爲自豪的,“我從前也學過顏字,在懸肘用筆上也是用過一番功夫的。”客觀地說,郭沫若的行書是有一定水準的,比如“中國銀行”、“故宮博物院”等題字就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回到之前的話題,大家看了郭沫若“建設”二字,真的價值1610萬元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參考資料:《郭沫若書法欣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