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障碍抛开生理因素,大都来源于我们自身,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自愈的过程要有一个积极地状态,达到有效缓解不存在问题,如果要达到自愈,贵在坚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要相信自己。由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与英国伦敦大学儿童健康研究所共同指出,抑郁与运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简单去讲就是一周参与有氧运动3次,在概率上可以减少抑郁患者16%的症状表现,如果进一步增加运动次数,还会继续降低抑郁症状的表现。

导语

针对抑郁症是否能够自愈这个话题,思量再三,我想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心理学爱好者,都不能给出一个完全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为什么?因为就抑郁来讲,它的成因复杂并包含了众多生理因素,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可是面对自愈这两个字眼时,它的成功率似乎已经高出了很多,至于为什么,我们就一一做出分析。

为什么选择自愈,而不是治愈

虽然自愈与治愈这两种方式的结果相同,可是过程却大相径庭。

自愈,通过自行的干预、疏导、调节而最终达到减轻甚至痊愈的过程,称为自愈;

治愈,通过他人的干预、疏导、调节而最终达到减轻甚至痊愈的过程,称为治愈;

我们从字里行间发现了什么,还是疏漏了什么?

其实自愈的心态包含了两个层面的问题:

1、自己承认有抑郁的症状或心境,但不希望别人来干预或知道自己处于抑郁状态。

2、自己发自内心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还原自我。

如何解析这两种心态呢?

首先,一个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承认自己存在某种心理障碍,这已经是自我认知的一种积极表现。因为相对于有一些揣着糊涂装明白或完全不知自己“已在此山中”的人,在自愈的概率上,会多出几分把握。

其次,不希望别人来干预自己自愈的过程,在治疗心理障碍的现实案例中,其实是一个中性的理解,不对也不错。

为什么?

毕竟自愈的过程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找到正确的方法慢慢实现减轻甚至自愈;

另一种是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同时又被身边不理解自己心理障碍的人再一次刺激甚至加重自己的心理障碍。

最后,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能减轻抑郁心境是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至于什么时间可以达到自愈,我想只要做到坚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既然选择自愈,方法是最重要的

第一步:自我认知,找到心魔

在我的概念中,一个人从心智正常到心理障碍,排除一些生理上不可抗拒的因素(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低于正常范围)之外,毕竟是在外力上受到了相应的打击或冲击才会导致心理上的障碍。

那么这些外力是什么,对于期望自愈的人来讲不仅是必须面对的,还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家庭变故、工作变动、社交压力、情感纠葛、疾病,这些外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对于选择自愈这条路的人来讲,找准痛点,面对痛点,才是战胜心魔的关键。

第二步:规律作息

对于有抑郁心境的人来讲,无序生活的状态是一种常态,而这种常态被很多没有心理障碍的人称作“人生舒适区”。

那么处于抑郁心境的人们,躲藏在自我的“舒适区”中,不仅不利于正面直视自己的抑郁状态,也不利于加快自愈的过程。

规律作息,也在科学上印证了是扭转抑郁心境的最有利办法之一,在2016年《自然》杂志中就曾被科学家证实了“不规律作息是产生与加重抑郁状态的”罪魁祸首。

所以,自愈的第二步就是要洗心革面,用全新的状态来改变自我生活状态——规律作息。

科学依据:2016年《自然》杂志中的一篇论文GWAS of 89,283 individuals identifies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self-reporting of being a morning person.

第三步:积极拥抱阳光

这里的积极拥抱阳光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控制人体的褪黑素水平,就像晚上关了灯之后,我们常常感到困倦,原因在于褪黑素大量分泌而导致的困倦。而白天接受适当的光照,即可以控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让我们感到神清气爽。

另一方面,积极地面对阳光,是改善心情的一个有效途径,就像正常人们也会在阴雨天时,感到压抑、困乏、疲惫等症状。

科学依据:2012年由Michael Terman and Ian McMahan出版的《时间疗法:重新设定你的内部时钟,提升情绪、警觉性和睡眠质量》一书中,就提出了光疗(阳光疗法)在面对人们积极情绪与抗抑郁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四步:适当的有氧运动

运动对于没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讲,是每天必备的一项“工作”,而对于有抑郁心境的人们来讲,并非经常出门的他们,更谈不上积极地参与有氧运动了。

由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与英国伦敦大学儿童健康研究所共同指出,抑郁与运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简单去讲就是一周参与有氧运动3次,在概率上可以减少抑郁患者16%的症状表现,如果进一步增加运动次数,还会继续降低抑郁症状的表现。

为什么?

我们知道,当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我们的心率(心跳)会加快到日常心率的60%以上。而这个过程,可以使我们体内产生大量的β内啡肽与多巴胺两种物质,而这两种物质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它们可以稳定我们的情绪并通过多巴胺感受到快乐。

通俗易懂的讲述多巴胺,就像你吃了一块巧克力或一根香蕉后,内心会产生一种无名的幸福感或快乐的感觉,这就是神奇“多巴胺”的作用。

科学依据: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斯内哈尔·平托·佩雷拉教授的研究。

结语

在结语中,依旧要回归主题。心理障碍抛开生理因素,大都来源于我们自身,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自愈的过程要有一个积极地状态,达到有效缓解不存在问题,如果要达到自愈,贵在坚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要相信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明理记,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记录生活,感谢有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