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地民衆要求收回主權的呼聲高漲,張學良剛剛主政東北,急需樹立威望,也想趁機收回列強在東北的特權,蘇聯成爲張學良收回利權的第一個對象。此次事件中,張學良的東北軍和蘇聯遠東駐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東北軍被蘇聯軍隊打的狼狽不堪,損失慘重,最終被迫向蘇聯求和,簽訂《伯力協定》,接受了蘇聯苛刻的條件。

文/寂寞的紅酒

1929年,在中國東北邊境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就是著名的“中東路事件”。此次事件中,張學良的東北軍和蘇聯遠東駐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東北軍被蘇聯軍隊打的狼狽不堪,損失慘重,最終被迫向蘇聯求和,簽訂《伯力協定》,接受了蘇聯苛刻的條件。衆所周知,蘇聯比日本還要強大,連日本都不敢招惹蘇聯,爲何張學良卻敢主動和蘇聯開戰?下面我們就從當時的形勢來說一下。

1928年,如火如荼的北伐戰爭落下了帷幕,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列強在華勢力,中國收回了多項外國在華特權和數塊租界,取得了少有的政治勝利。各地民衆要求收回主權的呼聲高漲,張學良剛剛主政東北,急需樹立威望,也想趁機收回列強在東北的特權,蘇聯成爲張學良收回利權的第一個對象。當然,張學良之所以選擇蘇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張學良錯估了蘇聯的實力,認爲蘇聯國內政局不穩、實力不強,而且軟弱可欺。此前張學良收回了蘇聯在東北的電話權,而蘇聯默認了張學良的做法。收回電話權一事大大增強了張學良的信心,所以他決定採取進一步行動,收回蘇聯霸佔的部分中東鐵路權益。此外,張學良擁有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武器裝備全國首屈一指。張學良要兵有兵,要槍有槍,要錢有錢,和蔣介石相比其勢力都不遑多讓,這是張學良敢和蘇聯開戰的底氣所在。

張學良的做法得到了蔣介石的支持,蔣介石藉機慫恿張學良對蘇聯採取強硬姿態,並大肆渲染蘇聯對東北的威脅。蔣介石試圖製造張學良和蘇聯的矛盾,藉機坐收漁利。而日本對張學良的做法也非常支持,因爲蘇聯是日本在東北最大的競爭對手。在幾方的推波助瀾和勸誘下,張學良年輕氣盛,頭腦一熱就貿然對蘇聯用強,大肆逮捕蘇聯工作人員,並擺出開戰的架勢,威脅蘇聯出讓中東鐵路權益。

蘇聯作爲世界主要強國之一,平時霸道慣了,都是他欺負別人還沒人敢欺負他,所以蘇聯很快調集部隊和東北軍針鋒相對,戰事一觸即發。蘇聯是世界級一流強國,連日本都不是他的對手,更不要說東北軍,戰爭結果自然沒有什麼懸念,完全是一邊倒,十餘萬東北軍被數萬蘇聯軍隊打的潰不成軍,東北軍損失近萬人,而蘇聯只損失了幾百人。張學良意識到雙方巨大的差距,也知道上了當,所以趕緊向蘇聯求和,雙方簽訂《伯力協定》,張學良恢復了蘇聯在東北的特權,還被蘇聯霸佔了黑瞎子島,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雖然東北軍戰敗,但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愛國心,收回中東路事件終歸是一件收復利權的愛國行爲,是值得肯定的。不過中東路事件讓東北軍元氣大傷,張學良和東北軍也被打怕了,這也是東北軍消極避戰的一個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東路與中東路事件》、《張學良全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