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地民众要求收回主权的呼声高涨,张学良刚刚主政东北,急需树立威望,也想趁机收回列强在东北的特权,苏联成为张学良收回利权的第一个对象。此次事件中,张学良的东北军和苏联远东驻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东北军被苏联军队打的狼狈不堪,损失惨重,最终被迫向苏联求和,签订《伯力协定》,接受了苏联苛刻的条件。

文/寂寞的红酒

1929年,在中国东北边境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就是著名的“中东路事件”。此次事件中,张学良的东北军和苏联远东驻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东北军被苏联军队打的狼狈不堪,损失惨重,最终被迫向苏联求和,签订《伯力协定》,接受了苏联苛刻的条件。众所周知,苏联比日本还要强大,连日本都不敢招惹苏联,为何张学良却敢主动和苏联开战?下面我们就从当时的形势来说一下。

1928年,如火如荼的北伐战争落下了帷幕,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中国收回了多项外国在华特权和数块租界,取得了少有的政治胜利。各地民众要求收回主权的呼声高涨,张学良刚刚主政东北,急需树立威望,也想趁机收回列强在东北的特权,苏联成为张学良收回利权的第一个对象。当然,张学良之所以选择苏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张学良错估了苏联的实力,认为苏联国内政局不稳、实力不强,而且软弱可欺。此前张学良收回了苏联在东北的电话权,而苏联默认了张学良的做法。收回电话权一事大大增强了张学良的信心,所以他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收回苏联霸占的部分中东铁路权益。此外,张学良拥有数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武器装备全国首屈一指。张学良要兵有兵,要枪有枪,要钱有钱,和蒋介石相比其势力都不遑多让,这是张学良敢和苏联开战的底气所在。

张学良的做法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蒋介石借机怂恿张学良对苏联采取强硬姿态,并大肆渲染苏联对东北的威胁。蒋介石试图制造张学良和苏联的矛盾,借机坐收渔利。而日本对张学良的做法也非常支持,因为苏联是日本在东北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几方的推波助澜和劝诱下,张学良年轻气盛,头脑一热就贸然对苏联用强,大肆逮捕苏联工作人员,并摆出开战的架势,威胁苏联出让中东铁路权益。

苏联作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平时霸道惯了,都是他欺负别人还没人敢欺负他,所以苏联很快调集部队和东北军针锋相对,战事一触即发。苏联是世界级一流强国,连日本都不是他的对手,更不要说东北军,战争结果自然没有什么悬念,完全是一边倒,十余万东北军被数万苏联军队打的溃不成军,东北军损失近万人,而苏联只损失了几百人。张学良意识到双方巨大的差距,也知道上了当,所以赶紧向苏联求和,双方签订《伯力协定》,张学良恢复了苏联在东北的特权,还被苏联霸占了黑瞎子岛,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虽然东北军战败,但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爱国心,收回中东路事件终归是一件收复利权的爱国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中东路事件让东北军元气大伤,张学良和东北军也被打怕了,这也是东北军消极避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东路与中东路事件》、《张学良全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