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杯子破碎之風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率領長沙綏靖公署、第一兵團部和3個軍、3個保安師共7.7萬人在長沙通電起義,舉國震動。但是小諸葛白崇禧在得知起義部隊並未上情下達之後,立刻出動飛機撒下傳單,宣稱程潛、陳明仁被扣押。這一招果然夠狠,起義部隊3個軍部5個整編師加2個團的兵力約4萬餘人懼怕被殺集體叛變難逃。
鑑於這一突發情況,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決定設法穩固陳明仁兵團,掩護起義部隊東撤休整。四野第49軍、第46軍、第40軍和二野5兵團18軍全部,迅速南下追殲叛軍,消滅已經叛逃的部隊並解放南方。主要以第49軍在益陽、桃花江安化一線,追擊沿湘(鄉)寶(慶)公路南逃的叛軍第97、103軍。
爲阻擋解放軍追擊,白崇禧調出了第三兵團副司令王景宋指揮第48軍176師和46軍第236師從衡陽向邵陽東北方向疾進;三兵團精銳主力第七軍向永豐、界陵運動,準備反擊解放軍追擊部隊。
白崇禧的戰略是,在湖南省青樹坪一帶集中優勢兵力反擊,喫掉四野冒進的先頭部隊一兩個師,從而阻止林帥大軍向華南、西南進軍,以拖延時日、爭取美援,並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再捲土重來。
青樹坪位於湖南雙峯縣境內,南與衡陽接壤,西與邵陽臨界,乃湘中通往湘南的必經通道。此地扼守兩地,乃咽喉要道,也是叛軍南下的必經之地。爲有力還擊四野追擊部隊,白崇禧拿出了他的王牌——桂系第七軍。第七軍提前趕到邵東界嶺的青樹坪一帶設伏,靜待四野追擊部隊的到來。
桂系第七軍由第三兵團司令張淦指揮,張淦是一個很有特點的指揮官,人稱其爲“張羅盤”。張淦迷戀羅盤風水,喜歡琢磨八卦陣圖,每有大戰必手持羅盤巡視戰場,以羅盤定陣地進行排兵佈陣。在青樹坪,張淦手持羅盤,站在一座高高的山頭上,他放眼四望,滿臉傲氣,鎮定自若地對部下說:“我就在這個山溝裏用布袋兜住解放軍!”
原本白崇禧的戰略出來後,很快就被遠在武漢的四野司令部截獲,四野司令部對白崇禧的戰略瞭如指掌。於是林總緊急命令第46軍停止追擊,第49軍查明情況不準盲目前進。戰爭打響後,四野第49軍146師在師長王奎先、政委慄在山的率領下從天津靜海出發,一路從北打到南,所向披靡。
8月8日,在接到追擊叛軍的命令後,第146師攻打寧鄉縣城,殲滅叛軍4100人。8日晚上攻佔寧鄉之後,第146師繼續追擊前進,於13日攻下永豐,隨即又向永豐、青樹坪、界嶺及其以西的寶慶地區追擊前進。不知是何種原因,第146師並未接到上級命令,於是單獨向青樹坪發起進攻。8月9日上午,第49軍軍長鍾偉見第146師沒有停止前進,急得團團轉,匆匆調出第145師迅速跟進、前去增援。
8月15日16時,第146師先頭部隊抵達青樹坪單家井,與國軍第七軍在此地埋伏的一部發生遭遇戰。國軍不敵,紛紛後撤,第146師繼續追擊不停。其實,這場遭遇戰是張淦刻意製造的,他讓部隊佯裝不敵、邊打邊撤,讓部隊將146師主力吸引進青樹坪主陣地,再集中火力猛打。
第146師自從渡江戰役以來,一路猛追猛打,師長王奎先素有“王猛子”之稱。該部隊自渡江戰役以來沒有打過一場硬仗,遇到的部隊幾乎是一觸即潰。第146師猛追猛打,到天亮前追到了青樹坪主陣地之中。白崇禧見第146師進入主陣地,於是命令設伏的3個師立刻發動攻擊,喫掉第146師。
張淦接到白崇禧的命令,立刻下令所有部隊發起進攻,不留預備隊發起圍攻,大炮齊射,打完預留的炮彈。此時第146師師長王奎先正思考如何突圍,國軍便已經發起了猛攻,他的電臺已經有2天無法聯繫到總部了,情急之下只得命令部隊守住陣地,尋機突圍。
激戰打響,國軍30多架飛機飛到空中掃射投彈,破甲彈、高爆彈、燃燒彈猶如雨點般從空中落下,青樹坪山上各處硝煙滾滾,炮彈落入瞭解放軍的機器陣地、指揮所附近,戰火將整個山野燒紅。由於炮彈數量太多,一些炸彈甚至落到了國軍自己的陣地上去。
山坡上被炸得山石亂崩,樹木被炸斷、燃燒,如同一支支火把在燃燒。王奎先從望遠鏡裏看去,一隊隊廣西兵正向第146師的陣地湧來。桂系第七軍不愧是王牌軍隊,這些士兵全部美式裝備,火力威猛,而且士兵個個賊精賊精的
他們貓着腰利用地形迅速行動,在山林田野間健步如飛,行動迅速。他們專打第146師的機槍陣地,他們不輕易發起集體猛攻,而是打了一段距離後,又埋頭揮舞鐵鍬挖壕溝工事,以掘進的方式步步進攻,打得很是謹慎,很有章法。
第146師師長王奎先見戰況緊急,於是召集各團長商討如何突圍。但由於這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戰鬥,全師被3倍於己的敵人困在山溝之中,由於這兩日追擊過猛,戰士們大多有一天沒有喫飯,沒有睡過一次囫圇覺,而且戰士們大多是東北人,由於水土不服不少人染病,情況相當危急,無可奈何。
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只得下令死守到底。從師長到普通士兵,所有人都編入戰鬥部隊,準備與敵軍廝殺到底。塔子山高地是第146師唯一的高地,在四面被圍困的情況下,一旦塔子山失守便將全軍覆沒。塔子山防守戰,打得最爲激烈、艱難。
起初在桂軍還未包圍過來時,政委慄在山多次提醒王奎先下令向北突圍,王奎先想以自己爲誘餌吸引住桂軍,給友鄰部隊創造包圍的機會。但是打了兩天兩夜,部隊傷亡加劇,卻始終不見友軍部隊前來增援與包圍。
桂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戰鬥越來越激烈,在最前沿陣地已經發生了多次白刃戰。廣西軍這些小個子的士兵絲毫不懼個子大很多的解放軍東北士兵,這些廣西兵個個靈活敏捷,在白刃戰中讓解放軍喫了不少虧。
打到黃昏時分,在陣地即將失守的時刻,桂軍部隊突然向後撤退,身後槍聲大作。原來是鍾偉軍長派出的第145師及時增援來了,第145師從北面太平寺撕開了一個口子,迅速攻入了包圍圈之中。兩支部隊會合,實力很快平衡下來,打退了桂軍的進攻,加上天已經漸漸黑了,攻勢立刻減弱了很多。
第145師師長沈啓賢率領全師擋住桂軍進攻,掩護第146師迅速撤退,甩掉追擊部隊。在一片血紅色的夕陽下,第146師沿着145師撕開的缺口迅速向永豐撤退。終於突破了包圍圈,撤出了青樹坪。隨後,第145師邊打邊撤,利用夜色衝出了青樹坪。青樹坪之戰,自此結束。
青樹坪之戰,桂軍與四野第146師、145師血戰兩晝夜,第146師共斃傷敵軍684人,俘敵69人,合計殲敵753人;第145師增援部隊斃敵數百人。在此戰中,第146師傷亡、失蹤、被俘877人;第145師傷亡、失蹤、被俘共470餘人,兩軍合計損失1347人。此戰,由於桂軍早有準備,第146師、145師失敗而回。
青樹坪之戰,四野第49軍第146師爲何失敗?從此戰的經過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桂軍早有準備,集合精銳的第七軍設伏在此,以逸待勞;二是第146師追擊過猛,進入了敵軍的包圍圈中倉促應戰,來不及反擊;三是由於電臺損壞、水土不服、敵衆我寡等原因,導致第146師不敵桂系第七軍。
當然,在接下來的衡寶戰役中,四野吸取此戰教訓,擊敗桂系精銳第七軍,爲此戰雪了恥辱,爲解放西南打下了堅實基礎。
【本文由稗史候說收集資料、回憶錄整理和書寫,錯漏失誤之處,敬希讀者指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