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如此,當漢武帝聽說劉據想造反時,就應該找他來對質,而不是隻聽江充怎麼說。可漢武帝寧願相信外人江充,也不給兒子劉據,一個辯解的機會,爲何會這樣呢。

劉據是漢武帝長子,由於之前備受寵愛的衛子夫,只爲漢武帝生下三個女兒,因此劉據的出生,令漢武帝異常興奮。當時皇后之位懸空,不少大臣便提議,封衛子夫爲皇后。

漢武帝本就寵愛衛子夫,早就有意立其爲皇后,如今聽到羣臣提出來,自然是正中下懷。於是,漢武帝正式冊立衛子夫爲皇后,而劉據一下子,就由庶長子變成了嫡長子,身份無比尊貴。

公元前122年,劉據被冊立爲皇太子,當時年僅七歲。由於衛皇后得寵,因此劉據“子憑母貴”,得到漢武帝極大的重視,後者費盡心血培養他。

一直到公元前92年,此時漢武帝已經六十五歲,不出意外的話,他駕崩之後,劉據就將順利繼承皇位。然而就在這一年,著名的巫蠱之禍發生了。

江充見漢武帝年事已高,他向來與仁德的劉據對立,爲了避免後者繼位,會拿自己開刀,江充決定先下手爲強。恰逢漢武帝在甘泉宮生病,江充便趁機誣告,說漢武帝之所以生病,全是因爲太子劉據行巫蠱詛咒。


於是,漢武帝便讓江充去處理此事。衆所周知,由於江充的誣陷,導致劉據無處伸冤,接着做出一系列不明智的舉動,最終被逼自盡。

其實很多人認爲,劉據的死完全可以避免,只要當初漢武帝肯給他個機會,讓他說清楚整件事,江充的計謀便無法得逞。可漢武帝寧願相信外人江充,也不給兒子劉據,一個辯解的機會,爲何會這樣呢?

論公,劉據是漢朝皇太子,將來的皇位繼承人,而江充只不過是個臣子;論私,劉據是漢武帝的親兒子,江充只是個外人罷了。所以於情於理,漢武帝都不該只聽個外人的一面之詞,就懷疑自己兒子的忠心。


漢武帝花了多年心血培養劉據,自然是想讓他成爲合格的繼承人,將來可以延續大漢天下。要是真的冤枉了他,多年心血豈不是白費了嗎?再說劉據雖然是太子,可並沒有能夠推翻父親的實力,漢武帝完全不必忌憚他。

既然如此,當漢武帝聽說劉據想造反時,就應該找他來對質,而不是隻聽江充怎麼說。但他並沒有這樣做,反而對太子造反一事深信不疑,是什麼導致他這樣呢?

一、漢武帝疑心重


漢武帝年輕時,的確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所以纔會有“秦皇漢武”的評價。但晚年的漢武帝,有很多方面遭人詬病,其中就包括疑心重這一點。晚年的漢武帝開始擔心自己的壽命,此時就更怕有人會覬覦他的皇位。

江充就是抓住了漢武帝的心理,纔會利用他最厭惡的巫蠱之術,來誣陷劉據。漢武帝留戀權位,不肯接受自己年老的事實,此時聽到有人想造反的消息,自然就有如驚弓之鳥,更何況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親兒子。

就好比後來漢武帝聽說,牢獄裏有天子之氣,於是他隨即下令,將獄中所有人殺得乾乾淨淨,當然幸好劉病已得人保護,才逃過一劫。從這裏就可以看出,漢武帝是個極度留戀皇權,眼裏容不得沙子的帝王。

二、江充挑撥離間


這件事壞就壞在,劉據始終無法見到漢武帝,因此沒有機會爲自己辯解。而這一切,都是出於江充的陰謀。他利用漢武帝的心理,用巫蠱之術誣陷劉據,又用漢武帝最害怕的“造反”,來離間父子倆的感情。

當時漢武帝聽說太子想造反,雖然很生氣,但第一反應肯定是懷疑。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從小看着他長大,劉據是什麼性格,漢武帝心裏是清楚的。所以他還是調查了一下,纔敢確認這件事。

不過他派去調查的使者,基本都被江充給收買了,因此他們口徑一致,都說太子真的要謀反,漢武帝也不得不信。恰逢這時劉據做了個愚蠢的決定,就是率兵去捕殺江充。皇帝生病而太子率兵前來,不是造反難道還是探望嗎?

三、漢武帝想旁敲側擊


其實漢武帝並沒想過要殺劉據,他之所以那樣做,是想借機敲打太子身邊的勢力。衛子夫早年深受漢武帝寵愛,又有衛青、霍去病這樣英勇的名將,使得劉據身邊,已經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對於漢武帝來說,劉據奪位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劉據奪位成功後,他身邊的利益集團,會趁機奪取劉家江山。從後來他立劉弗陵爲太子,卻將其生母鉤弋夫人殺掉一事,就可以看出漢武帝十分忌憚外戚勢力。

所以他想通過打擊劉據,來削減其身邊的勢力。出於這個原因,漢武帝便不會找劉據來對質。因爲如果劉據一辯解,漢武帝的目的就達不到了。只不過他萬萬沒想到,最後會逼得兒子自盡,所以漢武帝后悔不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