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二戰期間外觀最優雅的坦克裝甲車輛,那麼基於豹式坦克底盤的獵豹坦克殲擊車肯定榜上有名。獵豹坦克殲擊車有着優美流暢的車體和戰鬥室,搭載一門威力巨大的88mm L71反坦克炮(虎王主炮的反坦克炮版本),此外還有很強的機動性和正面防護能力,是二戰中後期德軍最強大的反坦克利器之一。

654重裝甲殲擊營的獵豹坦克殲擊車,它們都參與了對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的戰鬥,也是盟軍在西線首次遇到獵豹

獵豹之前的重型反坦克武器計劃

要說獵豹坦克殲擊車,就得說說德軍在戰前研製的大麥克斯和埃米爾自行反坦克炮了。當然大麥克斯和埃米爾並非這兩種武器的官方代號,而是前線士兵對其暱稱,這兩種武器的設計初衷其實並非是作爲一款反坦克武器,而是爲了用直瞄射擊來對付法國馬奇諾防線上的永固工事。然而開戰後,德軍選擇從荷蘭和比利時繞道進入法國。不僅是法國,就連德國人自己都沒有想到戰事能夠這麼順利,隨後德軍將英法聯軍逼入敦刻爾克,法國人迅速投降,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就這樣失效了。

埃米爾在東線初期的戰鬥中絕對是反坦克利器,注意這輛車炮管上的擊殺標誌

隨着馬奇諾防線的失效,兩款搭載大口徑火炮的自行支援車輛已經失去了作用,當時這兩款車輛還正在研製中。隨後德軍轉而將這兩臺車輛作爲重型反坦克武器繼續研製。隨後投入東線戰鬥。沒成想這兩款本來是爲了對付馬奇諾防線的武器卻在東線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於早期對蘇軍坦克裝甲車輛的預估不足,在面對帶有傾斜裝甲的T-34和厚重裝甲的KV坦克時,德軍很快陷入了反坦克火力貧弱的尷尬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大麥克斯和埃米爾在東線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果。

德軍研製的“犀牛”反坦克殲擊車,採用四號底盤和敞開式戰鬥室,防護薄弱

面對這一情況,德軍迅速展開了對重型坦克殲擊車的研發,首先爲了應急先基於四號坦克底盤研製了“大黃蜂”坦克殲擊車(代號Sd.Kfz.164,隨後更名爲犀牛),這種車輛與戰場上臨時拼湊的各種“黃鼠狼”一樣,仍然採用敞開式戰鬥室結構。這種結構的好處是方便安裝大口徑的火炮,但是壞處是防護能力貧弱,而且在戰場上,裝甲車輛不僅要面對敵方坦克裝甲車輛的威脅,也要面對步兵的威脅,所以這種敞開式戰鬥室的設計只適用於二線支援火力,例如黃蜂、蟋蟀和野蜂等自行火炮,真正要在一線執行反坦克火力還是要採用封閉式戰鬥室。

獵豹坦克殲擊車的研製

1942年8月3日,德國陸軍兵器局下令,利用當時剛研製不久的豹式坦克底盤研製一種重型坦克殲擊車,戴姆勒·奔馳公司研製的VK3002(DB)方案遭到否決後,負責採用MAN公司的豹式坦克底盤研製這款重型驅逐戰車,而戰鬥室的細節和主炮則由克虜伯公司協力完成。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戴姆勒·奔馳生產豹式坦克底盤有所延誤,遲遲拿不出方案,德軍又將該計劃轉交給了MIAG公司研製。

生產線上的獵豹坦克殲擊車車體,正面裝甲上一大一小兩個開口分別主炮固定圈安裝口和機槍放盾安裝口

MIAG公司一直負責生產三號突擊炮,擁有豐富的製造反坦克武器的經驗,所以在短短5個月之內就完成了設計,並製造出了一輛樣車,也就是獵豹V1號樣車,隨後又用了一個月時間造出了另一臺樣車。MIAG公司的設計方案擁有大傾角正面裝甲,採用豹式D型後期型的底盤,在車輛上裝上有很多特徵都與豹式D型後期型或A型初期型相似。

Pak 43 88mm L71反坦克炮的炮尾結構,想要把這門炮安裝進固定戰鬥室內可不容易

MIAG公司的獵豹樣車擁有強大的火力和防護能力,而且擁有優良的機動性,可靠性相對而言也不錯,再加上大量零件與正在生產中的豹式坦克通用,所以很快被軍方看中。因爲當時豹式已經從D型過度到A型,很多早期型的設計缺陷和問題都已經克服,所以基於豹式坦克底盤的獵豹進度非常快,在12月就開始進入量產。

從炮盾固定環樣式來判斷,這是一輛G1初期型號

量產過程中的改進與型號演變

獵豹坦克殲擊車可大致分爲G1型和G2型,前者的動力艙蓋與豹A型相同,後者與豹G型相同。而G1型又能夠大致分爲採用小型炮盾固定圈,螺絲內藏的初期型和採用大型炮盾固定圈,螺絲在外側的後期型。因爲早期型的固定螺絲在內側,一方面不方便維修,另一方面,炮盾被擊中後螺絲斷裂,在艙內飛濺也會對乘員造成傷害,所以後期型的獵豹坦克殲擊車炮盾固定圈都採用外置螺絲。除此之外,量產車還取消了試製車上的手槍槍眼,將兩個駕駛員潛望鏡簡化爲一個,後期的車輛還增設了起重機插孔,加裝排氣管保護罩,炮盾固定環的下邊緣厚度進一步增大,防護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獵豹炮盾固定環的演進,防護能力逐漸增強

當然了,這些初期型,中期型,後期型和最後期型的區分是後世爲了方便加以區分的。戰爭期間,德軍官方只是將獵豹坦克殲擊車分爲G1型和G2型,直到1945年3月,獵豹坦克殲擊車仍然在生產中,戰爭結束之前,這款坦克殲擊車共生產了415輛,而且各種細節一直在不斷改進,直到戰爭末期,甚至有一部分獵豹坦克殲擊車換上了大型18齒主動輪。

獵豹坦克殲擊車G1型的發動機蓋板佈局,與豹式A型一模一樣

整體評價與不足之處

雖然獵豹坦克殲擊車的產量不大,而且其性能也無法扭轉德軍的失敗,但是直到今天,人們還是將獵豹坦克殲擊車評選爲二戰時期德軍最優良的坦克殲擊車。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獵豹坦克殲擊車是德軍在戰爭中後期少數能夠在裝甲,火力和機動性上達到平衡的坦克裝甲車輛。在此之後德軍研製的獵虎和後續的計劃中,重型坦克殲擊車一味追求火力和防護,放棄了機動性和易生產性,這隻能說是誤入歧途。

獵豹相比廢物利用的斐迪南坦克殲擊車還是可靠很多的

獵豹坦克殲擊車是德軍第一種專門研製的擁有全封閉戰鬥室的重型反坦克殲擊車(“斐迪南”坦克殲擊車是爲了消化那90輛已經生產的虎P的底盤而研製的,並非是專門設計的)。全封閉戰鬥室使得獵豹坦克殲擊車擁有非常不錯的防護能力。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獵豹坦克殲擊車也往往能夠利用其不錯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炮對盟軍的裝甲車輛造成重創。

戰爭結束後,盟軍佔領工廠時發現,仍然有大量獵豹坦克殲擊車的車體在生產中,可見德軍對這款武器的重視

但是獵豹坦克殲擊車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首先就是可靠性,獵豹坦克殲擊車的可靠性只是相對德軍的其他重型坦克殲擊車稍好一點(相較於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和獵虎而言),其本身的可靠性相比三號突擊炮和四號坦克殲擊車等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就出現了傳動系統故障,傳動系統軸和齒輪斷裂的問題。此外獵豹坦克殲擊車的生產工期長,還要佔用寶貴的豹式坦克的生產資源,最終產量也十分稀少,事實上筆者認爲,最適合德軍的是三號突擊炮和追獵者這樣的小型車輛,這些車輛也擁有在較遠距離對付盟軍坦克的實力,而獵豹不考慮易生產性確實是臺不錯的車輛,但綜合德國當時的境況而言,它並非最適合德軍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