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擊殺特殊敵人後還會掉落火箭筒,怎麼看怎麼都像是蘇聯在冷戰時期大量生產的RPG-7反坦克火箭筒,越往後走我們還能看到SA-2防空導彈,蛙-7地地戰術彈道導彈等等,第一關,主角兩人就憑藉一把小匕首潛入了這樣規格的軍事基地內,見到了兩種蘇聯的大殺器,再加上關卡開始時的雪山背景,顯然說的就是蘇聯。雖然赤色要塞的背景是越戰,但是蘇聯元素仍然隨處可見,例如第三關的常規潛艇、第三關的boss,那條艦艇的甲板是橙色,只有蘇聯海軍的甲板塗裝是這種顏色。

冷戰時期,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爲首的華約的對立達到巔峯,雙方不僅在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上相互競賽。在許多文學與藝術作品中對對方也是極盡諷刺與抹黑。雖然冷戰最終以蘇聯的解體而告終,但是因爲種種原因,西方抹黑蘇聯的一些遊戲卻成爲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以爲我要說不遺餘力抹黑蘇聯的經典RTS遊戲《紅色警戒》系列了,筆者這次其實並不想炒冷飯,今天咱們來說說早期FC平臺上的遊戲,因爲當時冷戰還沒有結束,美蘇雙方的對立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這一時期的遊戲特點更加鮮明。

背景上低矮的蘇式坦克,撿到的RPG火箭筒,都告訴你這是蘇聯

80年代的紅白機遊戲

而要說到FC遊戲就不得不提到當年國內的盜版商和形形色色的多合一卡帶了,這些大多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遊戲,卻因爲種種原因,成爲了筆者這種90後的童年回憶。當年經典的遊戲也不少,但是在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各地的小夥伴們對於紅白機“四強”的認定卻頗爲一致,這四款經典的遊戲就是魂鬥羅,沙羅曼蛇,赤色要塞和綠色兵團了。這四款遊戲中,魂鬥羅和沙羅曼蛇都是科幻題材遊戲,咱們按下不表,而赤色要塞和綠色兵團這兩款遊戲的現實味道卻非常明顯,擁有非常濃郁的冷戰色彩。

官方說明書中的boss,可見戴着棉帽的蘇軍士兵,火箭揹包士兵的造型源自於太空競賽

背景爲潛入蘇聯的《綠色兵團》

先來說說綠色兵團,這是一款流程較短但難度很高的遊戲,小時候玩的時候並沒有發現這款遊戲的弦外之音。直到現在重溫時才發現,遊戲背景中的敵人形象、關卡設計、道具和背景等等都與蘇聯有着密切的關係。遊戲的背景故事就擁有濃厚的冷戰色彩,講述的是兩名美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成員通過空投深入敵後,僅攜帶簡單的匕首潛入敵軍基地的故事,這與當時的好萊塢電影套路十分相似。

綠色兵團的蘇聯分爲非常濃郁,注意穿着臃腫棉衣的敵軍和背景的針葉林

雖然KONAMI公司由於種種原因並未說明這款遊戲的背景是哪裏,但是在關卡中蘇聯的元素隨處可見,第一關一上來,背景中的車庫內就是典型的蘇式坦克,低矮的身形,圓潤的半卵型炮塔。擊殺特殊敵人後還會掉落火箭筒,怎麼看怎麼都像是蘇聯在冷戰時期大量生產的RPG-7反坦克火箭筒,越往後走我們還能看到SA-2防空導彈,蛙-7地地戰術彈道導彈等等,第一關,主角兩人就憑藉一把小匕首潛入了這樣規格的軍事基地內,見到了兩種蘇聯的大殺器,再加上關卡開始時的雪山背景,顯然說的就是蘇聯。

第一關的薩姆防空導彈

蛙-7戰術火箭的刻畫極爲細緻,像真度非常高

從第二關開始,敵人的形象也明顯更加鮮明瞭,穿着蘇式軍大衣、頭戴棉帽的敵人比比皆是,空軍基地內的螺旋槳飛機和半履帶卡車也是美國對蘇聯武器的固有印象,第三關中我們來到了蘇聯的海軍基地,到處都是戴大檐軍帽的士兵,背景中較遠處的是令人恐懼的颱風級核潛艇,進處的則爲帶龜背的潛艇,目測爲德爾塔級,但是這裏畫的比例肯定不對,龜背太短了。這關的最終BOSS爲軍犬,也頗具蘇聯特色。

具有蘇軍特色的半履帶卡車,然而這款卡車的刻畫卻並不細緻

背景的坦克也是典型的蘇聯坦克,與PT-76水陸坦克頗有幾分相似

第三關近處的德爾塔級潛艇,遠處的颱風級潛艇

而第三關的背景是大片大片的針葉林,這裏的敵人穿上了臃腫的棉大衣,感覺氣候更加寒冷。而這時的主角卻還是夏天的裝束。這關的最終BOSS是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的單人直升機。而第五關的最終BOSS是蘇聯空降兵部隊,這支部隊在冷戰中給西方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問題出在了第六關,第六關主角來到了一處空軍基地,而這裏的戰鬥機卻怎麼看怎麼像英國、德國以及意大利聯合研製的“狂風”戰鬥機,包括狹長的串聯雙座座艙,空速管,兩側進氣道設置垂尾上的天線都一模一樣,可見這關的美工並沒有仔細考證,最終BOSS是一個正準備發射的核彈,最終主角摧毀了核彈和整個基地,贏得了勝利。

亂入的戰機怎麼看怎麼都是狂風

最終boss彈道導彈更是冷戰時期蘇聯的殺手鐧武器

越戰背景的《赤色要塞》

如果說綠色兵團是光明正大的黑蘇聯,那麼赤色要塞就要隱晦的多了。赤色要塞的故事背景並不在蘇聯,而是在東南亞,結合歷史不難想象這裏就是讓美軍心有餘悸的越戰戰場。主角是一輛M151吉普,小時候一直認爲這是一輛威利斯吉普。該作的東南亞氛圍非常濃郁,到處都能看到手持火箭筒的敵方士兵,熱帶植物,小河上的內河快艇。東南亞風格的房屋和房屋內的美軍俘虜等等,成功解救俘虜後,主角的吉普車還可以升級到發射陶式反坦克導彈。

遊戲內的角色車輛

現實中裝備陶式反坦克導彈的M151

遊戲內的BM-21火箭炮

發射巡航導彈的常規潛艇也有濃濃的蘇聯風格

雖然赤色要塞的背景是越戰,但是蘇聯元素仍然隨處可見,例如第三關的常規潛艇、第三關的boss,那條艦艇的甲板是橙色,只有蘇聯海軍的甲板塗裝是這種顏色。第四關中出現的BM-21“冰雹”火箭炮,一次能齊射多發炮彈,第四關的boss是一個能夠釋放傘兵的武裝直升機,雖然外觀與蘇軍的“雌鹿”直升機有一定差距,但還是讓我想到了雌鹿直升機。赤色要塞的最終boss更是一輛典型的蘇式坦克。

冷戰中蘇聯艦艇的甲板大多爲鮮豔的橙色

第三關Boss明顯爲蘇聯艦艇塗裝風格

從遊戲看冷戰中夾在美蘇之間的日本

爲何科樂美的這兩款遊戲中有這麼多對蘇聯的描寫呢,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背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值蘇聯軍事實力最強大的時期。遊戲中出現冷戰時期元素就不奇怪了。另一方面,這也與日本對蘇聯的態度有關,作爲遠東地區的兩大強國,日本對於蘇聯的感情是比較複雜的,早在1905年,日本就曾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了強大的沙俄,並藉此一躍成爲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強國。

赤色要塞的最終Boss也是一輛酷似T-62的蘇聯風格坦克,但是比T-62多了一對負重輪

而到了二戰時期,日本和蘇聯的差距就被逐漸拉大了,自恃精銳的日本關東軍在面對蘇軍時直接被暴打,蘇軍的機械化程度讓日本瞠目結舌。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爲戰敗國,被剝奪了擁有軍隊的權利。雖然相較於歐洲的東德和西德對立,日本在戰後還算安穩,並創造了科技飛速發展的奇蹟。但是這裏仍然是冷戰的最前沿,蘇聯太平洋艦隊的實力讓日本坐立不安,1976年的別連科叛逃事件更是讓蘇聯與日本劍拔弩張,面對這一切,日本只能借希望於美國,在意識形態上抱緊美國的大腿也就不足爲奇了。

赤色要塞官方設定中的敵軍圖鑑,注意“冰雹”火箭炮,T-72坦克,內河炮艇等,不過也有亂入的M48甚至88炮

另一方面,80年代的蘇聯陷入了阿富汗戰爭的泥沼,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讓蘇制武器頻頻見諸電視媒體畫面和報刊。而科樂美的主要市場美國也開始反思越戰,加入越戰與蘇制武器元素能夠很好的吸引美國消費者。除了這兩款我們耳熟能詳的遊戲,科樂美還在街機上發佈了一款名爲《餓流禍》的遊戲,“餓流禍”是日語“廓爾喀”的音譯,該遊戲中,玩家將扮演兩名僱傭兵,協助某中東國家趕走侵略者,這個中東國家很明顯就是阿富汗,而侵略者毫無疑問就是蘇聯了,遊戲的封面中就是一架咄咄逼人的“雌鹿”直升機,遊戲內的boss也是典型的蘇聯武器,包括T-72坦克,雅克-38垂直起降戰機和“雌鹿”直升機等等,可見蘇聯元素在當時的流行程度。

科樂美出品的街機遊戲餓流禍,其中蘇軍的武器更多樣,雅克-38,基輔級航母,雌鹿直升機等等形象很好辨認

轉眼間冷戰已經結束快30年了,雖然冷戰時期的陰霾早已過去,但是冷戰時期壓抑和窒息的氣氛還是通過當年的遊戲,影視等作品保留了下來。雖然現在已經明白這麼多這些遊戲中的背景故事,但是筆者仍然更傾向於放下包袱,將這幾款作品視爲簡單的遊戲玩樂就好了,畢竟我們在小時候接觸他們的時候,不懂背景故事時也非常快樂,不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