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着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歷史長河,不過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卻是千年如一的。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今天,應該就是寒食節了,夏曆(即農曆,相傳是夏代創立的歷法)定爲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這一天初爲節時,禁菸火,只喫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爲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爲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爲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爲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爲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喫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併爲全國所接受。伴隨着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歷史長河,不過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卻是千年如一的。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爲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關於清明的詩,最耳熟能詳要數[唐]杜牧的《清明》了,後來傳蘇軾重新斷句,成了一首詞,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您也可以試試,還能斷成其他的詞,也很有意思。
下面整理了一些有關清明、寒食的詩、詞。
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唐】孟雲卿: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爲子推。
和子由寒食【唐】蘇軾: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但掛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忽聞啼貝驚羈旅,江上何人治廢田。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上冢【南宋】楊萬里: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清明【宋】王禹俏: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宋代丘處機的《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羣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這是從金庸先生《神鵰俠侶》中看來的,金先生在注中說有記載:”丘處機於羣芳中,最喜愛梨花,《磻溪集》卷三有《武官梨花》五言長篇一首,也寫得很好,附錄於下,讀者可與《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一起欣賞,原詩爲:“白帝離金闕,蒼龍下玉京。地神開要妙。天質賦清英。色貫銀蟾媚,香浮寶殿清。參差千萬樹,皎潔二三更。豔杏無光彩,妖桃陪下情。梅花先自匿,柳絮敢相輕。最好和風暖,尤佳麗日晴。遊人期放曠,羽客賀昇平。未許塵埃染,常資雨露榮。郭西傳舊跡,山北耀新聲。爛熳鶯穿喜,扶疏鵲踏驚。琳宮當戶牖,芝室近檐楹。綽約姑山秀,依稀華嶽精。會看年穀熟,普濟法橋成。”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