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16日电(记者许晓青)中国科幻界15日痛失一位大师。

当天,曾写下《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作家叶永烈在上海辞世,享年80岁。

《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稿创作于1961年,出版于1978年,全书约7万字,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少儿科普读物之一。

叶永烈幻想中的人物“小灵通”畅游了“未来市”,故事中提到了气垫船、机器人、粮食工厂,以及会飞的汽车等。叶永烈曾向记者回忆,《小灵通漫游未来》写成后多年才得以出版,是以“展望2000年”为主题,通过幻想和科普,要为正在奋力建设现代化的中国献礼。

2018年8月,叶永烈在上海参加“叶永烈科普作品研讨会”。(受访者供图)

“之前是郑文光、童恩正,现在是叶永烈,这一辈科幻作家相继辞世,是中国科幻界的巨大损失。”比叶永烈年长9岁的中国科普和科幻创作前辈刘兴诗说。

科幻作家韩松认为,叶永烈是那个时代的科普火种传播者,他构想的“未来市”,一部分细节已经实现,现在看来就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2000年以后,《小灵通漫游未来》及其续集“再游”“三游”共同整合为《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度出版,其中对“网课”“迷你打印机”“机器人理发师”等的幻想,到2020年已经或正在化为现实。

2017年,《叶永烈科普全集》正式出版,共28卷,多达1400多万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钱旭红这样评价叶永烈:“叶先生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普、科幻作家,也是我景仰的科普大师。1400多万字的科普创作,至今仍然让后辈感到震撼,在中国科普界能超越叶先生的恐怕是凤毛麟角。”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叶永烈等就是世界科幻协会的中国会员,参加各类国际科幻活动。

叶永烈曾言:“科普兴,科学兴;科学兴,中国兴。”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小灵通漫游未来》累计印数超过400万册。他担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发行量超过1亿册,已推出六版,每一版他都参与工作。

叶永烈在“2017上海书展”签售图书。(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幻界以“一代宗师”“一座富矿”来形容他对中国科幻创作的影响。“他如同一位引路人,点燃了火炬,并把科学的火种传递给我们这些科普后辈。”青年科幻创作者鲁超说。

叶永烈一生执着笔耕,又充满童心,注重提携后辈。他的辞世亦让外国科幻界感叹“痛失良师益友”。

“他那笑容可掬的样子,到现在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研究中国科幻文学史的日本学者武田雅哉留言,“得知叶老的去世,觉得非常寂寞。他是中国科幻第一个世代的开拓者和探索者。”

身为叶永烈的“外国学徒”,武田依然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叶老对陌生的‘外国留学生武田’热情照顾、悉心教导。”

2017年,中华书局驻上海编辑贾雪飞带着孩子去看望叶老。贾雪飞不仅编辑出版了叶永烈晚年的多部著作,同时也是“小灵通”的忠实读者。“我和我的孩子都爱读叶老的科幻。他总是鼓励孩子们去想象,他希望把科普和科幻的薪火传下去。”她说。

叶永烈生前接受电视采访时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就在于未来这一代。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喜欢科学、热爱科学,让孩子们从小就富有幻想……”

12岁起就与叶永烈进行书信交流的科幻学者吴岩认为,叶永烈科幻创作的思想深度和广度、逻辑思维和想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都值得后人重新认识、重新发现,这将有益于走好未来中国的科普和科幻文学之路。(完)

【来源:新华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