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專欄《從部落到大秦帝國》,目錄結構請參考專欄簡介。
(十三)崤之戰,有多少錯可以重來
崤之戰,是秦國春秋時代遭遇最大的慘仗,兩萬多秦軍全軍覆沒。此戰過後,本已與晉國拉近差距的秦國,國力再次被晉國遠遠甩開。
這場戰爭的看點很多,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秦國三位主將連續犯下十多個重大錯誤,導致秦軍全面潰敗。
崤之戰,源於秦穆公留在新鄭的那兩千軍隊。
圖-秦國疆域
秦國和晉國相繼退兵之後,秦軍留在鄭國的兩千人馬被鄭國重用。秦國留下的三位將領杞子、逢孫、楊孫,被鄭國寄予厚望,鄭文公任命三位將軍鎮守都城新鄭北門。
公元前627年,一年後,鄭文公和晉文公相繼去世,三個秦國將領便蠢蠢欲動了。
按照此前晉鄭盟約,從晉國歸來的鄭國公子蘭即位,是爲鄭穆公。鄭穆公在晉國的時候爲晉文公欣賞,任命爲大夫,參與晉國國政。
鄭穆公是在晉國的扶持下即位的,否則怎麼也輪不到他。晉國實力強勁,與鄭國又是近鄰,鄭穆公毫無疑問是親晉派,鄭國有可能成爲晉國的藩屬國。
鄭國的這個變故,對秦國來說非常不利。秦穆公前兩次東進,好處都被晉國獨吞,只有這第三次,秦國兩千人駐紮在中原,又得到鄭文公許諾,以後可以將鄭國作爲東進的基地。按照目前的勢態發展下去,新即位的鄭穆公,很有可能會讓秦國竹籃打水一場空。
比起身在秦國雍都的秦穆公,身在鄭國的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更是深切體會到世態炎涼,他們在鄭國逐漸失勢。
鄭文公去世,三位將領猶豫是否請求秦穆公出兵。晉文公去世,三位將領徹底放下包袱,立即派人到雍都,請求秦穆公出兵。
此前三位將軍忌憚晉國,如果秦國出兵鄭國,即便打下新鄭,晉國難免也會出兵干預。可是現在晉國國喪期間,按照周禮只要別人不打上門,是不能出兵的。
秦穆公曾無數次在睡夢中東進中原,看到帳下將領快馬傳來的求戰竹簡,他興奮地嚷嚷道:“速請百里奚和蹇叔二大夫!”
老臣百里奚和蹇叔來了,兩位秦國的重臣卻再次讓秦穆公大爲失望,他們竟然反對出兵鄭國。
百里奚和蹇叔的理由是:“千里勞師,跋涉日久,豈能掩人耳目。”兩位老臣的意思是,這麼長的距離進軍,大軍豈能不被敵軍事先察覺。
由於後來崤之戰秦國全軍覆沒了,有些人開始追捧百里奚和蹇叔這兩位老臣,而貶低秦穆公。實際上秦穆公出擊鄭國,是完全正確的,時機也相當好,而後來的崤之戰,也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秦國突襲鄭國都城新鄭成功,秦國就有了一塊中原的沃土,一座繁華堅城,既能以此爲基地挺進中原,也可用來與別國尤其是晉國交換土地。
至於晉國是否會報復,那是一定的,就算秦國不攻打鄭國,晉國也會壓制秦國,此後幾百年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晉國攻佔秦國的河西梁國舊地,而魏國則進一步攻佔整個河西。
足球比賽中,一個三十米開外的遠射,擊中立柱彈出,雖然惋惜,但絕不能說不應該射門。
面對晉國的報復,秦國有對策嗎?當然有,而且擁有相當的主動權。
在崤之戰之前的幾年,晉楚已經在秦嶺東部展開對峙,雙方開闢了商密和上洛兩個地塊進行軍事對抗。
接着晉楚之間的城濮之戰,晉國人大勝,楚國令尹子玉自殺。戰後晉人還耀武揚威,將其中的部分俘虜和戰利品兵車一百乘贈送給周天子,得到了方伯的封號。
夾在晉楚之間的那些諸侯,鄭國、陳國、衛國、曹國等,也總是在晉楚兩方之間搖擺。可以說晉楚之間的矛盾深重不可調和,晉楚之間的對抗戰線則非常長。
如果秦國佔據鄭國舊地,完全可以與楚國共同對付晉國,雖然後來的崤之戰秦軍失利了,秦楚兩國也確實是結盟一起對付晉國的。秦國如果能佔領新鄭,秦楚之好將會來的更快。
而晉國方面,除了與秦、楚有巨大的利害衝突,與周邊的諸侯外交關係更是一塌糊塗。
城濮之戰前,晉文公強攻曹國,破曹國都城。強攻衛國,衛國國君拉下老臉多次求和,晉文公都置之不理,晉國與衛國和曹國成了冤家敵手。
總之,秦國迎來了一個很好的進軍中原的機會,機會能否把握,那是另外一回事。
老臣百里奚和蹇叔認爲不該出兵新鄭,秦穆公不高興,再招來百里視、蹇術、蹇丙三員大將。戰將的想法就不同,他們認爲應該趁機奪取新鄭,攻滅鄭國。
秦穆公的計劃是,攻下新鄭和周邊地區,拿來跟晉國交換“1崤函通道”,這樣秦國就能不受晉國的干擾,直接東進到達東周洛陽盆地。
不過秦穆公也強調,這是一次偷襲戰:“夫用兵之道,疾雷不及掩耳,三位將軍切記。”
也許此戰將名垂青史,秦穆公和三位大將都很激動,他們當即定下發兵兩萬兩千五百,兵車三百乘,12月23日動身,2月初抵達新鄭的東進計劃。
計劃擬定,秦國三軍大將百里視、蹇術、蹇丙不輕易間犯下了第1個錯誤,秦穆公都已經強調這是一次偷襲,兵貴神速,三位大將居然制定一個超過一個半月才抵達新鄭的計劃。
從雍都選取精兵,日行百里,最快半個月可以到新鄭,慢一點二十天也足夠了,難以理解秦軍的計劃卻是兩倍以上的時間。
秦軍速度如果夠快,即便鄭人在途中發現了秦軍,回去報信也來不及。但是秦軍要用一個半月時間來完成這段“旅程”,就失去攻打新鄭的突然性。再細細一看,計劃中秦軍居然還有兵車三百乘,難怪要這麼久。
春秋時代的戰爭,每戰必有兵車,兵車適用於平原曠野兩軍對壘。然而這次突襲新鄭,可以設想的一個場面是:秦軍快速抵達新鄭北門,北門秦軍守將打開城門,秦軍蜂擁而入,鄭國守軍潰散。
也就是說,秦軍最理想的狀態是,快速抵達新鄭,然後裏應外合直接入城,兵車根本用不上。
秦軍的必經之地“1崤函通道”,地處深險谷地,地勢險要,丘巒起伏,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行,所謂“車不方軌,馬不併轡”。
在通過狹長的“1崤函通道”之時,兵車顯然是個大幅拖慢行軍速度的物件,對秦軍來說只是一堆累贅。
從秦穆公的角度,爲將士準備充足的輜重,是他作爲國君的職責所在。但三位將軍作爲要親身領兵作戰的大將,居然沒有放棄兵車這一延緩行程的兵種,這是三位將軍犯下的第2個錯誤。
同樣的案例,後世有一個鮮活的例子:漢武帝爲了與匈奴打漠北大戰,發動幾十萬民力,運輸糧草輜重,給大將軍衛青和霍去病做後勤。但是臨戰之時,衛青和霍去病卻捨棄了這些物資,多帶良馬,輕騎突進兩千裏,一舉殺到匈奴單于的老巢漠北。
作爲國君,做好後勤戰略物資的保障,就已經完成任務,至於怎麼用這些戰略物資,用還是不用,軍隊如何調遣,都是將軍們的事。當然拿百里視、蹇術、蹇丙去跟衛青和霍去病比較,也是太抬舉了這三人。
圖-晉秦崤之戰
公元前627年12月23日,秦國三軍隆隆開動,百里視、蹇術、蹇丙領兵,雍都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
知子莫若父,秦軍開拔的當天,百里奚和蹇叔居然號哭而送行,兩位老臣語出驚人:“我兒能活着出兵,卻不能活着回來啊!”
秦穆公平日待兩位老臣非常友善,可是這次也生氣了:“爾等爲何要亂我軍心!”
兩位老臣回答:“我們哭的是自己的兒子,怎麼敢哭秦師啊,嗚嗚嗚…”
百里奚和蹇叔在出兵的當天號哭,這件事情還告訴我們一個細節:秦軍出兵攻打新鄭,這個事情在秦國搞的路人皆知。
如果有一個鄭國人或晉國人恰好在秦國,立即動身去鄭國或晉國報信,相信秦軍到達前,新鄭早就做好了防禦準備。
出師前舉行隆重的歡送儀式,這是秦軍三位大將犯下的第3個錯誤,一個偷襲計劃,非要搞得整個秦國都知曉嗎?只能說秦軍運氣一開始很好,這麼隆重的開拔,居然沒有晉國人或者鄭國人回去報信。
公元前626年正月,新的一年來到,秦軍雄糾糾氣昂昂開拔到東周都城洛邑。
洛邑城外,秦軍駕駛三百乘兵車,耀武揚威,互相追趕,呼嘯而過,似乎在向周天子示威。
當時周襄王的孫子姬滿評價秦軍:“按照禮制,經過洛邑的諸侯軍隊,應該下車步行,然後卸去盔甲,悄悄走過,不能驚動天子。眼前這隻秦軍不但無禮,而且還互相追逐,可以說是浮誇,這樣的軍隊肯定是缺少謀略而且容易亂陣的,肯定是一支敗軍之師。”
姬滿的一席話,似乎是對百里視、蹇術、蹇丙三員秦軍大將能力的一個綜合評定,說這話的時候不見得有多少人在意,事後卻普遍認爲小姬滿眼神很犀利。
秦國與東周的關係其實很不錯,秦穆公曾經與晉文公一起,幫助周襄王擊敗姬帶的叛軍而復位成功。當時東周的國土基本是大半個洛陽盆地,土地也不算太小,如果秦軍在進攻鄭國時有什麼不利,東周理論上是可以爲秦軍提供輜重,並作爲秦軍中轉之地。
但是秦軍在東周的耀武揚威,讓東周上下很不滿,秦國與東周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一種友善關係,瞬間被被三位大將給毀滅了,秦軍也失去了一個戰時的盟友,這是秦軍三位大將犯下的第4個錯誤。
退一步說,即便此次秦軍利用不上東周,以後秦軍再次東出,東周都是必經之地,與東周結好關係沒什麼壞處。
幾天之後秦軍出了東周,繼續東進。有個人也是從秦國雍都出發到中原,他卻比秦軍走的要快。
這個人叫蹇他,是上大夫蹇叔的族人,與秦軍的兩位將領蹇術、蹇丙是同宗。蹇他並不是軍人,但他是蹇氏家族的人,對秦軍的情況有一定了解。
蹇他走的比秦軍要快(可見秦軍有多慢),他在鄭國遇到了一個老朋友弦高,好友相見免不了喫喝一頓敘舊情。
弦高是鄭國一個商人,這次販了數十頭肥牛,從鄭國趕往東周。
席間,蹇他喝的很痛快,腦袋開始管不住嘴巴,他開始吹牛皮,向弦高精確地道出了秦軍的動向:“秦軍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兵,如今已過洛邑,目標攻滅新鄭,新鄭北門已被秦軍留守部隊控制!”
弦高雖然也喝的不少,但是他還清醒着,聽到秦軍就在不遠處的消息,想到自己的龐大家業還在新鄭,萬一秦軍佔領新鄭怕是保不住那鉅額財產。
弦高哪裏還坐的住,他藉故如廁,立即吩咐下人回新鄭報信。
通過這個事情,我們不禁要問,蹇他爲何對秦軍的動向一清二楚?這裏折射出秦軍將領的浮誇,軍機大事怎麼可以隨便跟親屬泄密呢,這是秦軍大將犯下的第5個錯誤。
從秦軍大張旗鼓出師,到蹇他向弦高炫耀軍情,秦軍的保密工作實在太差強人意了。
弦高立即選肥牛二十頭,乘車一路打探秦軍的蹤跡。
公元前626年正月底,弦高在滑國遇到了秦軍。秦軍倒是嚴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時間表,按照這個進度,二月初可以到達鄭國都城新鄭。
弦高帶着二十頭肥牛作爲犒軍之禮,假冒鄭國使者,來見秦軍大將。
秦軍大營之中,當百里視、蹇術、蹇丙聽說鄭國已經明確知道秦軍的出兵日期,並且派人來犒勞時,個個面如土色。
三人之中主將百里視畢竟還是大夫的兒子,不像另兩個是草民的兒子完全沒有了章法,百里視還稍微長了點心眼,他向弦高索要鄭國的國書。
弦高面不改色答道:“我主以爲秦軍一路勞苦,如果寫封國書,怕秦伯誤會,於是口授下臣,儘量犒勞貴軍。”弦高的意思是:你們來偷襲我國,如果寫個書面文件叫你們退吧,那你們是很尷尬的,所以我們就口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請收下這二十頭肥牛撤兵,你們也有臺階下。
弦高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百里視信以爲真,收下二十頭肥牛,送走了弦高。
故事進行到這裏,秦軍又暴露出主將無能的問題。雖然弦高識破了秦軍的計劃,但是百里視幾乎不做任何辯解,等於承認秦國偷襲鄭國。
百里視遇到突發事件就六神無主,後面還會一次次上演,百里視如果老練一些,應該裝作秦軍不是來攻打新鄭的,並且感謝鄭國的犒勞。
之所以百里視要假裝秦軍不是來打新鄭的,不是說秦軍要繼續攻打新鄭,而是要考慮新鄭那兩千友軍的安危,最起碼不能讓鄭國人有證據來對付友軍,事實上百里視從來沒有考慮過秦軍在新鄭那支友軍的生死。
被一個商人給唬得六神無主,七魂出竅,默認秦軍偷襲新鄭這件事情,這是秦軍大將犯下的第6個錯誤。
此外,如果百里視對他將要攻打的鄭國很瞭解的話,他一定會知道鄭國有哪些知名的大夫,他即使不能如數家珍,也應該聽說過這些人。
一個商人弦高,騙了秦軍三位大將,說明百里視、蹇術、蹇丙三人對鄭國太缺乏瞭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秦軍主將缺乏對敵國基本的認識,於是輕易就被騙了。
如果說無能不是錯誤,那麼秦軍大將戰前不對鄭國做足功課,絕對就是他們犯下的第7個錯誤。
事情到這秦軍有兩個選擇,一是立即撤兵,晉國要伏擊秦軍也可能來不及;二是乾脆滯留在東周,這樣晉軍也不可能長時間伏擊秦軍。
不過秦軍三位主將,似乎沒有做萬一偷襲被發現如何處理的預案,三人倉促間做出了一個讓他們徹底走向不歸路的決定:滅滑國。
幾天之後的一天夜晚,秦軍打起精神,摸黑攻破滑國都城。秦軍攻克滑國都城的時間,是二月上旬,這是秦軍預定攻克新鄭的時間。
秦國都城雍都,秦穆公立於東門之上,遙望遠方。
太史每日早晚都卜卦,這日一早就卜了一卦,算出來秦軍昨夜攻克一座都城,秦穆公難掩興奮的心情,遂登上城門,閉着眼睛用心去感受那來自東方的“巨大勝利”。
要說秦軍的戰鬥力,其實還是不錯的,兩萬多人的兵力攻打一個小城,一夜時間足夠。
滅滑國,這是秦軍犯的第8個錯誤。三位大將不敢攻打鄭國,卻仍不忘向秦穆公邀功,完全不顧由此引發的後果。秦軍一次偷襲,變成了天下皆知,附近的諸侯(包括東周)都緊閉城門,防範秦軍,秦軍徹底成了一支孤軍。
滅亡滑國之後,秦軍應該考慮兩件事情,一是留在鄭國的那兩千友軍該如何處理,二是兩萬餘大軍如何安全撤回秦國。
實戰中,秦軍三位主將,忘記新鄭北門還有一支兩千人的秦軍友軍,這些人的死活,似乎已經與百里視、蹇術、蹇丙無關了。
事發之後,新鄭這支秦軍,主將帶領十幾個隨從逃到了齊國,其他兩千士卒名義上被鄭穆公就地解散,但是這些人中只有少數人能夠跨越鄭國、東周、晉國的領土回到秦國。
秦軍將領百里視們,搞不清主次之分,寧願去滅滑國,也沒人考慮友軍的安全。如果百里視能夠及時通知這支友軍,並且給予一定支援,或許這支兩千人的援軍還能與大部隊會師,從而安全撤退回秦國,秦國又能多幾分力量。
不顧友軍生死,這是秦軍大將犯下的第9個錯誤。
秦軍滅了滑國,將宮室之中的玉帛財物搶掠一空,這才大搖大擺班師。這時候秦軍的三百乘兵車,終於發揮了作用,寶器輜重,滿載而歸。但是這也再次延誤了秦軍的行動,秦軍歸國的進程,又因此慢了幾天。
秦軍決定回師,因爲他們有大量的寶物需要向秦穆公邀功,但是卻不派先頭部隊,去偵探沿途是否有伏兵,這是秦軍犯下的第10個錯誤。
秦軍主將連續犯下一連串10個的錯誤,戰爭進行到這裏,秦軍必敗無疑了,因爲晉軍的埋伏圈已經佈置好,就等秦軍落網。
秦軍慢騰騰地路過東周境地,一路未遇晉軍,到達晉國的“1崤函通道”,這裏的地形險惡,從地名就能看出來,秦軍一路經過“上天梯”、“墮馬崖”、“絕命巖”、“落魂澗”、“鬼愁窟”、“斷雲峪”,深入到“1崤函通道”之中。
深谷之中,樹木叢雜,山石崚嶒,秦軍被沉重的兵車所累,行裝重滯,兵車不但不能載人,險峻處還得人來推抬兵車,很是艱難。
這樣一來不但行軍速度慢,而且人馬俱疲,隊伍七斷八續,完全沒有了隊形。
春秋時代著名的崤之戰,就在這險峻的“1崤函通道”之中打響了。
秦軍的統帥是幾個不入流的草包,晉軍的統帥可大爲不同,領兵的是晉國中軍將先軫,他曾在城濮之戰中大出風頭,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名將。
晉國軍隊主要將領依次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六卿,中軍將軍權最大。晉軍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中軍將親自領兵,絕對重視這場大戰。
“1崤函通道”之中,隨着晉軍的一聲鼓響,滾木、礌石、沙土、熱油,伴隨着火箭矢,密密麻麻從天而降。
一時間煙霧迷天,火星四射,秦軍大亂。接着山上鼓聲如雷,旌旗閃爍,隱約中不知道晉軍有多少人馬。
秦軍主將百里視完全沒有了章法,他並沒有組織秦軍反擊或者組織逃跑,任憑秦軍士卒分頭亂竄,爬山越溪,亂成一鍋粥。
不論秦軍主將此前犯過多少錯誤,臨陣之時他們如果能沉穩地指揮,讓秦軍組織一些有效的抵抗,多少也能殺傷一些晉軍。
就像足球比賽,輸對手0:5和輸1:5還是有所不同,輸球一方進一個球可以贏得一些尊重。
實際上秦軍根本就無人指揮,他們就像落入了晉軍的屠殺圈,混亂不堪的秦軍被燒死、燻死、砸死、踩死、砍死、刺死、掉崖死、中箭死,各種死法,他們卻沒有對晉軍構成任何威脅,以己軍被全殲對手0傷亡的形勢告別歷史。
眼看秦軍人數是越來越少,百里視、蹇術、蹇丙三位主將早就六神無主,無計可施,他們竟然集體坐在山崖中凸出的岩石底下,等待被晉軍生擒。
秦軍三位主將的表現,已經不能說是犯錯誤了,是窩囊,窩囊廢。
歷史上很多將領也輸得很慘,比如長平之戰的趙括,但趙括那種毫不遲疑慷慨赴死爲國捐軀的決心,也深爲我們後人敬仰。
百里視、蹇術、蹇丙三人,無能又無才也就算了,他們卻還貪生怕死,真不懂他們有何顏面去面對秦國的父老鄉親。
圖-晉秦崤之戰
戰後,晉國釋放了這三人回秦國,在晉人眼中,這種不入流的角色,還是在留在秦國好,下次再與秦軍對陣,如果還是這三人,晉軍獲勝就板上釘釘了。
在引進外來人才的道路上,秦國一直不遺餘力,秦人的努力沒有白白付出,春秋期間他們引進了士會(晉國中軍將),戰國時期的人才更多,衛鞅、呂不韋等都是如雷貫耳的。
百里視、蹇術、蹇丙三人回到秦國,按說以他們的悲慘戰績和戰場表現,斬首算是便宜了他們,但秦穆公卻出人意料地赦免了他們,官復原職。
這一事件在秦國宗室中和秦軍中產生了廣泛的不滿情緒,秦軍部分人還由此譁變,要求秦穆公懲罰敗軍之將。
可秦穆公把責任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敢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愛才如命,這些都是秦穆公的優點。秦國能在秦穆公的統領下逐漸強大,有着必然的道理。
《地圖裏的興亡》,中國地圖出版社出品,作者風長眼量。本作分1-8冊,共128萬字,800幅春秋戰國地圖 。
1-2冊《從部落到大秦帝國》
3-4冊《三家分晉,烽火中原》
5-6冊《齊魯春秋,恩怨八百年》
7-8冊《楚並吳越,另一半中國》
本專欄是1-2冊,即《從部落到大秦帝國》,32萬字,200幅地圖。
本專欄每週更新一章,更多章節,請訂閱本專欄看全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