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子参具有益脾气 、养胃阴的功效,常配山药等同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气,养胃阴,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

太子参原在南京明孝陵所发现故名,又因其块茎很小,多用于小孩,又名“孩儿参”。 其味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是传统的清补药物,亦是常用的药食两用的药临床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肺燥干咳等。

一、现代药理作用

1. 抗应激抗疲劳作用

太子参多糖具有一定的抗应激抗疲劳作用。

2. 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太子参中的苷类和多糖等大极性成分是太子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物质。

3. 心肌保护作用

太子参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型表达相关。

4.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太子参多糖能有效降低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水平,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提示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并发症有预防作用。

5. 改善记忆障碍

太子参多糖改善记忆障碍可能与改善脑缺血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二、应用

1. 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等

太子参具有益脾气 、养胃阴的功效,常配山药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力不及党参。

2. 用于治气虚肺燥咳嗽

太子参与麦冬 、北沙参等配伍时可以治疗气虚肺燥咳嗽。

3. 治疗小儿腹泻

4. 治疗小儿厌食症

5. 治疗2型尿病

三、注意事项

1. 大量或过量内服,可以发生胸闷、腹胀、口干、食少、心烦甚至有食欲减退和血压下降等症。

2. 反藜芦。

3. 忌食萝卜、绿豆和强碱性食物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

4. 脾寒肠滑久泄者忌用。

四、相关配伍

1、太子参配石斛:太子参甘苦平,既补脾气,又养胃阴,为清补之品;石斛甘微寒,善养胃阴,生津液,止烦渴。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气,养胃阴,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咽干口渴等。

2、太子参配黄芪:太子参长于补气生津,健脾益肺;黄芪善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生津,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后期,气阴两伤所致自汗心悸,烦热口渴等。

3、太子参配山药:太子参长于补气生津;山药善于益气养阴。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生津养阴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被伤,乏力自汗,饮食减少,初进补剂用之尤宜。

4、太子参配生地黄:太子参长于补气生津,健脾益肺;生地黄善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两药配伍,可增强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后期气虚津伤,口渴,脉细,舌质红等。

五、药膳食疗

太子参烧羊肉:

1、功效:温中补虚、益气生津。

2、原材料:熟羊肋条肉350g,太子参7g,水发香菇25g,玉兰片25g鸡蛋1个,调料、葱、姜丝各适量。

3、做法:太子参水煎取浓缩汁5ml备用,羊肉切成薄片,鸡蛋、淀粉加少许糖水搅成糊,放入肉调匀。香菇、玉兰片皆切成坡刀片,备用。将锅中油烧至五成热时将材料下锅。炸成红黄色,出锅沥油。锅内留底油50g,入花椒10余个,炸黄捞出。随将葱、姜、香菇、玉兰下锅煸炒,加入清汤400ml及酱油、精盐、味精、料酒各适量。再将羊肉及太子参浓缩汁放入,烧至汁浓菜烂时,出锅盛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