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燁霖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項梁在死前說了九個字,成就了此人,項羽都成了他的部下
人們平時討論得意洋洋而失敗的人是,經常會用到“驕兵必敗”這個詞,意思大家肯定也都知道。所以,今天小編就來說一個典型的例子!
秦二世的時候,因爲嚴刑峻法,逼迫得陳勝、吳廣兩個小人物揭竿起義,而掀起了抗暴的浪潮。項梁、項羽叔侄,也號召了一批義軍,加入了抗暴的行列。由於項梁本人相當有才能,項羽又非常勇猛善戰,所以很快的成了領袖人物。當時民間流傳“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爲了號召,項梁特別找到當年楚懷王的孫子出來當楚王;事實上,這個“楚王孫”,在楚國滅亡之後,已經淪落到替人牧羊爲生了。項梁立他爲王的目的,也只是以此號召而已。果然,各地兵馬都來投效楚王。楚王是項梁立的,不也等於是投效項梁了嗎?
因爲自認有功,項梁因此也“忘了我是誰”,驕傲起來。自稱“武信君”,一心擴張自己的勢力。帶着義軍東征西討,接連打了幾次的勝仗。尤其項羽攻打雍丘,殺了秦國左丞相李斯的兒子李由。他又帶兵攻佔了定陶,連番的大勝,使得他更驕傲了。
“還以爲秦始皇能統一六國,秦軍都是天降神兵,難以對抗。原來如此的不堪一擊!看來,我項梁比什麼秦始皇高明多了!”當時,他有個部屬,名叫宋義,勸他:“作爲一個將軍,最怕的就是驕傲。如今,我們雖然打了勝仗,但是秦軍一定很快就會增援的,我們一定要小心,加強戒備纔行。如果將軍存輕敵之心,士卒就會怠惰,那可就危險了!”項梁正當爲了打勝仗,得意洋洋。聽了宋義的話,很不入耳;覺得像自己這麼“偉大”的人,怎麼可能失敗?心裏很嫌惡宋義,就想把宋義打發得遠遠的,省得在面前礙眼。於是,找了個理由,派宋義出使齊國。
宋義走在半路上,遇到齊國的使者高陵君。宋義問他,要到那兒去。高陵君告訴他:“我奉了齊王之命,去定陶去向武信君道賀。”宋義對高陵君說:“我以朋友的身份,給你一個誠懇的建議:你不要急着趕路,一路慢慢走,越慢越好!”高陵君回道:“爲什麼?”宋義說:“如果我猜得不錯,武信君不久一定會慘敗的;你要趕了去,豈不等於去陪他送死?如果慢慢走,就可以逃過這一劫!”
高陵君看他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果然聽他的話,一路故意耽擱。結果,他人還沒有到定陶,就聽到了秦軍增援,反攻楚軍,大破定陶,項梁也在定陶保衛戰中戰死了,死前還說“悔不該不聽宋義的話”。楚懷王知道了這件事情後,認爲宋義很懂兵法,便封他做了上將軍,項羽做次將,范增做了末將,在援救趙國的時候。宋義統率各部將領,被人稱爲"卿子冠軍"
自古“驕兵必敗”,項梁因爲打了勝仗,而驕傲得認爲秦軍不堪一擊。在他怠惰的時候,秦兵因爲喫過了敗仗,增兵全力反撲,而造成宋義“不幸言中”的後果。人,常會因得意而忘形,一旦忘形,可就要受教訓,嘗苦果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