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甚至當他們打架時,父母的干預也會造成改變:更少的身體冒犯,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感覺,更遵守社交規範(而不是簡單地互相攻擊)因此,雖然我不認爲成年人應該自動跳出來解決子女爭端—一因爲正如我們已經討論過的,應該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我也不完全同意常見的看法,認爲家長應該簡單地“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但還有另一種更有益的父母干預方式:父母重中家規,幫助孩子向其兄弟姐妹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孩子有信心通過滿足雙方需要解決問題,並藉此發展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道德發展領域的專家指出,兒童通過面對自身需求與他人需求之間的衝突來學習道德。爲規則和公平而戰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是道德和對錯判斷髮展的重要一步。所以一定量的兄弟姐妹吵架不僅正常,對我們的孩子也很有用。事實上,如果《平和》根植於孩子身上,他們往往被迫壓抑自己適應兄弟姐妹的需要,對任何孩子都沒有好處。孩子們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並嘗試實現自己目標的策略。當然,孩子們也需要學會傾聽對方,表達對他人的認可,控制自己的憤怒,而不是恐嚇他人。他們需要學習如何在實現目標的同時保持聯繫。因此,衝突是必要的,但對兒童來說,真正有價值的不是衝突本身,而是衝突給了兒童成功地提出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的實際機會。因此,父母的目標不是通過解決問題而不是兒童來維持和平,而是通過利用日常生活中自然發生的許多衝突來幫助兒童創造成功的解決方案。

當然我們的榜樣作用必不可少一幫助孩子們在行動中看子們也需要與兄弟姐妹多次合作解決問題的經歷給了他們信心,知道即使處於情緒運行的熱點,他們也可以依靠找到雙贏的方案解決問題,避免訴諸武力。因此,下一次你的孩子打架,請提醒自己,這是一個教育的機會。如同所有的教學時刻一樣,當孩子能夠通過經驗發現教訓,正是他們學到東西最多的時如何幫助孩子學會已解決問題西奧多他在50年前就指出,孩子打架是爲了獲得父母的關注,而家長能做的最育的創糟糕的事情就是出面干預。後來的大量研究證實,如果父母能做到不介入,孩子打架的次數的確會減少。

但多年來的各種研究給以上理論增添了更多的複雜性。是的,沒有父母的干預,兄弟姐妹的確較少打架,但現在已經明確的看法是,這是因爲孩子覺得他無法說服兄弟姐妹考慮自己的需求,所以放棄了爭取。沒有母的干預,大部分糾紛的結果是力量較強的兄弟姐妹獲勝,弱者只能服從。事實上,成年人雖然不干預紛爭,但如果父母在場,即使假裝完全無視孩子的糾紛,也會提升爭端的侵略性。

但還有另一種更有益的父母干預方式:父母重中家規,幫助孩子向其兄弟姐妹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孩子有信心通過滿足雙方需要解決問題,並藉此發展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的一方會更願意站出來表達他的需求,孩子們更有可能想出公平的解決辦法,爭吵也會減少。甚至當他們打架時,父母的干預也會造成改變:更少的身體冒犯,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感覺,更遵守社交規範(而不是簡單地互相攻擊)因此,雖然我不認爲成年人應該自動跳出來解決子女爭端—一因爲正如我們已經討論過的,應該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我也不完全同意常見的看法,認爲家長應該簡單地“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雖然孩子經常找出解決事情的方法,讓雙方都高興,但破壞性模式也經常得到發展,造成受害者反覆受害,或者以孩子們互相憎恨告終。

爲什麼我們不能在人類關係的這樣一個關鍵領域指導孩子呢?我懷疑人們建議家長應讓孩子們自己處理衝突的原因是,大人的介入常常使事情更糟。這並不是因爲我們一無所知,而是因爲我們很難調節自己的情緒。當孩子感到不安,我們會感到一種強烈的衝動去解決問題,馬上解決。因此,我們會迅速判斷情況,決定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並提出解決方案。哇!又解決了一次衝突,謝天謝地然而我們並沒有解決。

任何偏袒都會導致孩子的不滿,它們遲早會爆發。爲什麼呢?因爲如果你選擇支持其中一方,就不能真正確保公平,即使一個孩子是永遠的受害者,說不定他也會經常激怒另一個孩子或者以其他方式發起衝突。而這類特殊的衝突只是你不能完全明辨的衆多衝突中的但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無論偏袒哪個孩子,都會讓另一個疏遠你。畢竟,她認爲她是對的。即使她才4歲,而且衝着1個月大的妹妹叫嚷——因爲妺妹看了她的玩具。如果你支持妹妹,姐姐會覺得你更愛妹妹,這增加了她的敵意。無論你支持誰一即使你很客觀很正確個孩子覺得贏了,另一個覺得輸了,都會加劇對立。

所以,兩邊的意見家長都要聽取——不是爲了最終判斷對錯,而是讓孩子們覺得自己得到了傾聽——然後幫助他們用雙贏方案解決問題,賦予孩子自行處理問題的權利。更好的期待是,他們不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所以孩子間的競爭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削弱。因此,父母的干預並非問題所在,偏袒纔是問題所在。訣竅是規範我們自己的情緒,以使我們能夠保持冷靜,同情兩個孩子,抵制我們決定誰正確的衝動。這爲孩子學習如何在彼此不傷害或怨恨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創造了基礎。正如我們一開始非常投入地教給孩子使用便盆,最後完全退出參與樣,我們一開始也可以非常投入地幫助孩子們學習解決衝突的技巧,最終退出參與。後來你會發現,孩子們已經能夠完全獨立地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

小焦講育兒,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