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說回族人的馬姓,民間多有“十回九馬”之說,可見馬姓是回族當之無愧的最大姓。回族人民爲什麼多姓馬呢?
“我教之馬,則多爲阿拉伯人名之譯音。首音,均可以馬字譯也。”具體來說,就是取的穆罕默德(阿拉伯語:??????,拉丁語:Mu?ammad)的首字節音譯,是聖名穆罕默德的漢化版,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是伊斯蘭先知,真主安拉派往人間的最後一位使者,信奉伊斯蘭教的都喜歡取這個名字。還有一些叫穆薩的、叫烏馬兒、亦思馬因、哲馬魯丁、默裏馬合麻的,久居中華,很多人都摳出一個馬字,改爲馬姓。
由於歷史原因,西北地區是我國回族人民的最大聚集地,青海、甘肅、寧夏、新疆一帶尤爲衆多。歷史上的“西北三馬”,指的就是民國時期西北地區的三大軍閥,分別是甘肅馬鴻賓、寧夏馬鴻逵、青海馬步芳三人。
馬鴻賓是甘肅省臨夏縣韓家集人,父親馬福祿,三叔馬福壽,四叔馬福祥,這三人(此三人最初也被稱作西北三馬)都是晚清少數民族愛國名將,抵抗過八國聯軍,父親馬福祿更是戰死在正陽門。馬福祥和馬福壽在民國都崛起成爲西北響噹噹的領袖人物,馬福祥更是當上了軍事委員會委員和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馬福壽也曾任寧夏省政府代主席,被民國北京政府授陸軍中將銜。
馬鴻賓在父親死後,跟隨馬福祥從軍,前程一帆風順,1912年任寧夏新軍管帶,後任甘肅新軍司令(轄騎兵5個營),1916年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少將銜,1920年授陸軍中將銜。由於西北地區獨特的民族情況,在軍閥混戰的時期,馬鴻賓成爲被拉攏的對象;抗戰時期,多次抗擊日寇,立下很多戰功,解放後,被任命爲寧夏人民政府副主席。寧夏王馬鴻逵
寧夏王馬鴻逵,他曾經依附過袁世凱、黎元洪以及馮玉祥手下,最終因爲中原大戰的失敗又投降了蔣介石,成爲了蔣介石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將。
最終他回到了寧夏憑藉着祖輩遺留下來的龐大根基建立了他自己的龐大勢力,開始過上了土皇帝一般的生活,國民黨政府執政期間,他就任寧夏省的主席,被蔣介石授予了陸軍上將的軍銜,後來他跟着蔣介石逃往了臺灣,但因爲各種派閥的傾軋他逃往了美國,並最終魂喪美利堅。青海馬步芳
青海王馬步芳是其中實力最雄厚的一馬,他在其父親去世後,接替了龐大的家業開始了在青海地區呼風喚雨的生活,並在後來加入了蔣介石的陣營中瘋狂的屠殺紅軍,又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被封爲了國民黨陸軍中將授予了上將軍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