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到日軍進入沙山集的包圍圈中,新四軍騎兵團團長周純麟一聲令下,左右兩側埋伏的戰士一擁而上,憑藉“雪楓刀”,在短短9分鐘之內,就斬殺了300多名日本士兵。1942年,彭雪楓帶領新四軍騎兵團在洪澤湖地區的沙山集正面,遭遇日本王牌騎兵部隊第四旅團的襲擊。

在冷兵器時代,戰場上刀光劍影。兩軍對壘的關鍵時候,往往兵器裝備更優秀的那一方,將成爲最後的勝利者。近代以來,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槍支彈藥逐漸取代了冷兵器,成爲了戰場上的主角。可是,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的武器裝備並不像敵人那樣先進,不少戰士們仍舊是拿着大刀就衝向戰場。


當然,日本侵略者在戰爭期間也有一種“傳統”,也就是後來常說的“拼刺刀”。打到彈盡糧絕的時候,就會“返璞歸真”,像冷兵器時代一樣,赤身肉搏。所以,有一把趁手的寶刀非常關鍵。

新四軍師長打造“雪楓刀”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戰場上出現了一把新型馬刀,它有着一個十分英姿颯爽的名字:雪楓。雪楓刀並不爲後世人所熟知,因爲它在戰爭結束之後沒有多久,就已經失傳了。

雪楓刀是由新四軍的著名將領彭雪楓所設計的。彭雪楓1907年出生在河南省南陽市的一個小縣城中,他自幼習武,精通刀法,對刀有着獨特的見解和情感。1941年,他組建了一支騎兵隊,可是他卻苦惱於該如何準備這支隊伍的裝備。

一開始,他考慮過使用蘇軍的高加索式馬刀,然而,仔細考慮之後發現,中國戰士的身形並不適合這樣的刀身,於是他又嘗試了其他刀種,但都沒有他所滿意的。於是,他決定自己親自設計一把刀。

就這樣,彭雪楓廣泛採納了戰士們的意見,經過幾番修改調整和打造之後,一種刀身頎長、刀背輕薄、刀鋒銳利的馬刀應運而生,騎兵團的戰士們愛不釋手。爲了紀念這一把中國人獨有的新式馬刀,戰士們便把它命名爲“雪楓刀”。

騎兵團手持雪楓刀9分鐘殺敵300多人

1942年,彭雪楓帶領新四軍騎兵團在洪澤湖地區的沙山集正面,遭遇日本王牌騎兵部隊第四旅團的襲擊。這一支日本王牌騎兵部隊戰功赫赫,在1901年組建,曾經在日俄戰爭中,正面迎擊哥薩克騎兵,並且大獲全勝。可以說,這一支騎兵部隊是“勁敵中的勁敵”。

然而,他們遇到的卻是中國的新四軍騎兵隊。在這場兵戎相見的戰鬥中,新四軍對他們的作戰特點進行了充分地分析,決定在左右兩側埋伏兩個騎兵連,而正面則再用一個騎兵連誘敵,進而達到三面夾擊的效果。

等到日軍進入沙山集的包圍圈中,新四軍騎兵團團長周純麟一聲令下,左右兩側埋伏的戰士一擁而上,憑藉“雪楓刀”,在短短9分鐘之內,就斬殺了300多名日本士兵。


而剩下的那80多名日軍見到中國騎兵團如此驍勇善戰,嚇得“屁股尿流”,或私下逃竄,或紛紛繳械投降。不得不說,新四軍騎兵隊利用“雪楓刀”打出了非常漂亮的一次勝利,粉碎了這一支日軍部隊的“不敗神話”,而“雪楓刀”威名遠揚。


然而,很可惜的是,“雪楓刀”最後卻失傳了。由於裝備數量稀少,又沒有相關的影像資料、設計手稿或者是日記中的描述資料記載,種種原因導致了“雪楓刀”隨着自己的主人一同留在了過去那個雪雨風霜的年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