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用智能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秦始皇爲我國取了一個名字,歷經千年歷史演變,一直沿用到至今
我們常說:我們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後代,我們爲祖國強大感到驕傲。清政府覆滅,新的政權建立後,我們的國家就被稱之爲中華,最初的新政府也被稱作中華國民政府。之後新中國建立,我們的國家也被正式命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二字一直都出現在我們的國家名稱當中,這兩個字究竟從何而來呢?其實這個稱爲並非民國時期開始的,它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是由秦始皇最初開始冠名的。不得不說秦始皇還是非常善於用名字的人,他在當時給自己作爲最高統治者冠之皇帝的稱號,將其統一起來的天下命名爲中華。
皇帝這一稱謂,一直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是權力至高無上的象徵。直到清政府垮臺,皇帝這個名詞的命運纔在中國徹底結束。但“中華”二字作爲國家名稱一直沿用至今。那這個名字有什麼意義存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除了華夏二字,同樣代表祖國的還有華夏二字。華夏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代表的是地大物博的中原一帶地區。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最先在中原地區聚集,當時四周的土地多是各種少數民族的棲息地。
由於環境和氣候的宜居性,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羣雄崛起也都是抱着問鼎中原的目的。在上古時期,人們由於受限於資訊和知識的原因,眼界和思想都十分閉塞,在人們的普遍概念中,華夏泛指的就是天下中間的位置,而四周都是南蠻北夷,東戎西狄包圍。
這就是世人對於天下的認知,當時完全沒有西方國家存在的概念。四周長期被少數民族戰績,並且多是處於原始的狀態,大多都是依靠遊牧漁獵來維持生存。只有中原地區氣候環境適宜居住,在其之外都是環境惡劣。
逐鹿中原,也就成了所有王者的必經之路。華夏是西周統治者自擬的國家名稱,在當時是爲了區分自己和四周外族領地所存在的,用於這種勢力區域劃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上古時期人類祖先名爲中華,他創造了萬物,之後又隱匿起來,萬年後又再次現實,也就又了我們常說的中華復興。
有一部分人就認爲天下紛爭是人類必經的末法時代,最終還是會天下歸一,這也便是中華復興。秦始皇首次做到一統天下,也是如此,不僅如此,他還勇開先河,同意了這片土地上的語言和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天下一統的局面。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中華復興,於是他將國家的名字改做中華。中華在當時依然只是中原一帶地區,也正是如此在我國的區域劃分中,也就又了以華字開頭的,華中,華南等地區的稱謂,所以在當時中華地區還是存在很高的局域性。
歷史進展到漢朝和兩晉時期,中華才被廣泛的用作國家名稱,當時兩個朝代都是不斷的和南蠻北夷抗爭,確定自己中原霸主的身份,知乎逐漸收復當時的塞外異族,疆土面積不斷的擴大,疆土不再侷限於中原地區,中華二字也就成爲了中原以及收復土地的統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