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杀死了桓玄,如何去对付司马元显。他认为现在是进攻桓玄的最好时机,因此跑过来向刘牢之请战。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东晋宗室、权臣司马元显!司马元显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刘牢之的身上,可刘牢之却不在乎。他现在最怕的不是被桓玄搞定,而是怕桓玄被司马元显搞定。他认为,要是没有桓玄这家伙,司马元显就会更加疯狂,更加乱来。而且他还怕要是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立了大功,更让司马元显不能容忍,到头来自己没一点好果子吃。于是,心里就复杂起来。他同时认为,现在自己手中的部队是全国最厉害的部队,双方的命运全都捏在自己手里,谁也管不着他。这么一认为后,他就开始打自己的算盘了,等桓玄搞定中央那些高层后,自己突然出手,胜利果实就全归自己了。
他这么拐弯抹角一盘算,就对讨伐桓玄的事一点也不热心了。 刘牢之对桓玄大军的到来,只是在观望,看着事情的发展。可司马元显却天天喝酒,大事小事都不过问——估计他现在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了,觉得如果刘牢之都打不赢,他就更赢不了,不如抓紧时间喝点酒。 他这时差不多颓废到底了。他任命刘牢之为前锋之后,就开始喝酒。有一次,刘牢之跟他约好,去见他。哪知,他却醉得比他的老爸还厉害。刘牢之只得又回去了。 刘牢之就更气愤了,这样的人能当他的领导吗? 现在最积极的只有刘裕。他又被刘牢之请过来当参军。
他认为现在是进攻桓玄的最好时机,因此跑过来向刘牢之请战。 刘牢之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我们知道这个原因,但刘裕不知道。 这时,桓玄也派刘牢之的舅舅何穆前来做刘牢之的思想工作。这个何穆口才本来就好,从历史人物讲到身边的故事,每句话都很好听,再加上本来刘牢之的立场就已经移位,被何穆这么声情并茂一说,他就更不愿当司马元显的炮灰了。 他的儿子刘敬宣认为跟桓玄合作,要比跟司马元显合作更危险。司马元显只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什么事也做不成,而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家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如果让这家伙成功,他就是另外一个董卓,他们最后都得完蛋。
刘牢之一听,大骂起来。现在杀死了桓玄,如何去对付司马元显? 在他的眼里,只拿着一个大公章的司马元显居然比手握重兵的桓玄还可怕。到了这个时候,还保持着这样的思维定式,只能说明他脑子里已经大面积地进水了。 三月一日,刘牢之派刘敬宣去见桓玄,表达了投降的意愿——当然,我们已经知道,他这个投降绝对是暂时的,只是忽悠一下桓玄。可令他想不到的是,连他自己也被忽悠了。 桓玄也决定除掉刘牢之,因此对刘敬宣的到来,表面上客气得很,好饭好菜好酒都隆重上桌,让他吃得高兴,玩得开心,而且还陪他到处视察,不断地把半夜里打好腹稿的好话灌进刘敬宣的耳朵里。刘敬宣居然也听得很悦耳,一点也没有怀疑。
司马元显仍在害怕,那颗能一把摆平他老爸的脑袋,这时一点作用也没有了,天天坐在军舰上,连酒也喝得有点不顺畅了。他听说桓玄的大军已经到了新亭,便立即放弃军舰,跑回城里,退到国子学那里——他以为跑到学校里就安全了——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像他的这个水平外加这个心态,就是跑到火星上也都不安全了。 手下人看到老大都成了这个样子,哪还有心思去对付敌人——个个都远离了他。于是,全乱了套。如果是别人,打到最后一个人,还可以说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奋斗了。可现在只能说是只有一个人在逃跑了。
三月三日,他觉得这么躲着好像还是不行,于是又带着部队跑到宣阳门外扎营。 可阵地还没有建好,有人说敌人已经到了朱雀桥了,大家已经听到敌人的脚步声了,他就又怕了起来,打算带着部队回宫。 哪知,桓玄的行动太快,司马元显的命令还没有下达,敌人就已经冲了过来,大叫:“缴枪不杀!” 司马元显手下的人一听,都丢下武器,不打了。 司马元显一看,知道没戏了,掉头就跑。他突然间觉得他已经没地方跑了,因此又跑到他老爸那里。到头来只有老爸靠得住。 老爸是靠得住的,但他的这个老爸却一点也靠不住。
参考资料:上下五千年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