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让他意识到朝廷其实内忧外患,他越发坚定了为国除奸的信念,他寻了借口逃出城外,却让原本平乱的将领怀疑,向皇帝污蔑他与叛军合谋,皇帝本身对他疑心甚重,听了上奏更加加速了君臣关系的破裂,原本他怀着冤屈等待降罪,但部下建议他当面向皇帝解释,可受到阻挠,皇帝仍旧认为他有反心,经过多次猜疑,他已对曾经为之效力的君主大失所望,于是终于听从女婿的建议自立。君主也确实觉得他功高难赏,故而有意不让李嗣源领兵,希望这样能维持稳定的君臣关系,如此于国于民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大家好,我们的小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说到李嗣源,可能大家会觉得耳熟,李嗣源是非常受欢迎的动画中的人物,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原本的名字叫做邈佶烈,是当时晋王的养子,后来的这个名字就是晋王所赐。之后三十年随晋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历来收养子的人大都子嗣不昌,然而晋王膝下却有八个儿子,那么为什么将他收为养子还十分爱重呢?
相传他曾经在战场上冒死救得晋王的性命,自此受到重视,跟随左右。他跟随义父征战三十余年,数次大败敌军,解除围困,晋王去世后,他又辅佐新王杀伐十余年,生擒敌国国主,消灭劲敌,为后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他攻破敌国国都时,国君非常高兴,说“我能得到天下,全靠你的浴血奋战,我应当跟你共同拥有天下。”能让一代君主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劳苦功高,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于是进封为太尉,君主特赐他金书铁券,一时风光无两。与所有武将的经历相似,无限荣光的背后,承担的是“功高震主”的隐忧。他一生征战,部下众多,军中威望无人能及又几乎没有败绩,自然容易遭到猜忌。
李嗣源辅佐新主建立了后唐,而他自己是后唐的第二位皇帝,那么他是不是真的想自恃功绩取而代之?其实他作为养子,自认没有继承大统的资格,于是数十年来都恪守本分,作君主手中的利剑,替主上扫平一切障碍。怀着这样一颗赤诚之心立下的功劳,已经让他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步。君主也确实觉得他功高难赏,故而有意不让李嗣源领兵,希望这样能维持稳定的君臣关系,如此于国于民都是有利而无害的。但这样的愿景没过多久就被一次突如其来的兵变打破了,叛军来势汹汹,朝廷派兵镇压却接连失利,为了先辈打下的江山社稷,李嗣源只能再次出战。他驻扎前线却遭到挟持,有人妄图利用他在军中的威望与叛军合谋,自立为帝。
这让他意识到朝廷其实内忧外患,他越发坚定了为国除奸的信念,他寻了借口逃出城外,却让原本平乱的将领怀疑,向皇帝污蔑他与叛军合谋,皇帝本身对他疑心甚重,听了上奏更加加速了君臣关系的破裂,原本他怀着冤屈等待降罪,但部下建议他当面向皇帝解释,可受到阻挠,皇帝仍旧认为他有反心,经过多次猜疑,他已对曾经为之效力的君主大失所望,于是终于听从女婿的建议自立。从假自立被逼成真自立,也许在他的主上心里,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意欲取代自己的人,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一个战场长胜不败的将军即将转变为一代新帝。
李嗣源自立后,许多州郡负责的官员纷纷投靠他,可见他的威望。如此他兵力大增,有了与君主抗衡的资本。也许是大量州郡的叛变让君主惶恐,之后君主决议御驾亲征,稳定民心,与他一较高下,但他已占的先机。令人唏嘘的是,皇帝还没等到亲自打败他就在自己军队的叛乱中死于乱箭之下。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叛乱丛生,在剿灭叛乱的过程中军队再生叛乱已成为常事。皇帝已死,局面瞬间大乱,王室四处逃散。有人请他主持大局。虽然他已自立但还是安定局面,请太子回京继位。这个举动是否真心已不为人知,毕竟之前的忠诚被消磨殆尽,他已拥兵与先帝对立。众人纷纷劝进,被他拒绝,这拒绝里有几分真心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这场叛中叛的乱局,最终以他称帝为结束。这一场闹剧,每个人都被大势逼迫的走向了与初衷相左的位置,这其中每个人是否喜悦,不知,已知的是,一切已经不能回头。
他是一个好皇帝吗,也许是,在位期间,用人唯才,一年就使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但到了晚年,他还是没能摆脱作为帝王的疑心病,次子惊惧之下率兵谋反。可叹的是,他这一生,得是因叛乱,失也是因叛乱。他因为叛乱才有机会自立为帝,晚年也是因为叛乱,国家四分五裂。次子的叛乱,让病重的他不久便去世。他死后三年,他的女婿联系外族叛乱,后唐灭亡。曾经是他的女婿劝他自立,最终也是女婿亲手终结了后唐王朝。也许他原本不是恋栈权位之人,只是情势所逼,走到了这个孤独的位置,之后也是因为这个位置的孤独,让他不敢相信任何人,造成了最终的悲剧。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