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英雄輩出,諸侯林立,有能力的豪傑都各自雄據一方,以圖王霸。

江東孫堅、西涼馬騰、北平公孫瓚、荊州劉表就是這些諸侯中的佼佼者,他們都勢力強大,手下兵強馬壯,人才濟濟,都是野心勃勃之輩。那麼,這四位諸侯相互比較,誰的綜合實力更強呢?

在這個亂世中,想要成就一番偉業,無非靠的是八個字:“兵精糧足”、“雄才大略”。總的來說是四個方面:軍事實力經濟實力人才配置個人能力。咱們就通過這四點來進行比較:

一、軍事實力

要論軍隊的戰鬥力,最強的是公孫瓚了。通過運作,公孫瓚獲得了朝廷的特許,由他來負責北方防線,可以獨立招兵買馬。公孫瓚擁有當時國家最強悍的騎兵部隊“白馬義從”,他的士兵戰鬥素養特別高,能夠以一敵二,甚至以一敵三。所以說,如果僅以進攻能力來看,公孫瓚的軍事實力是最強的。

其次,荊州劉表的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別看劉表是個知識分子,但他的部隊組成配備非常完整,他的軍隊數量比較多,陸、水、騎、步都很強大,周邊勢力都不敢輕易招惹他。

西涼馬騰久駐邊塞,他的部隊數量雖然不多(西涼主力被董卓帶走了),但是極其精銳,還有許多擅長騎射的羌人加入他的陣營,使他的騎兵力量尤其雄壯。但士兵數量較少是個缺點。

江東孫堅的軍力是最弱的。他的部隊都是靠自己招募拉攏,還處處受到限制。雖然手下有一幫子忠心耿耿的部將,但士兵數量少,騎兵力量也不足,實力最弱。

軍事實力:公孫瓚>劉表>馬騰≥孫堅

二、經濟實力

光有“兵精”是遠遠不夠的,沒錢打不贏大仗,必須還要考慮到經濟實力,這就需要“糧足”,誰更有錢。

要說有錢,那肯定是荊州劉表最有錢了。他佔據的荊州地區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水陸交通便利,無論農業還是商業都非常繁茂,受到的戰爭干擾比較少,劉表又很善於搞經營,所以他擁有的財富是相當可觀的。

公孫瓚的經濟情況不如劉表。但他負責的北方防線是國家防禦戰略的重點地區,有國家專門的撥款。公孫瓚在朝廷中又有關係,人緣不錯,能搞到錢,花銷方面還不至於捉襟見肘。

西涼馬騰雖然屬於國家西線防禦,但他的交際能力遠不如公孫瓚,得到的資金比較少,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也不發達,他的日子過得苦巴巴。

江東孫堅也不富裕。他的錢袋子要看別人的臉色,袁術對他防範甚深,處處掣肘。孫堅受制於人,經濟上缺少獨立性。

經濟實力:劉表>>公孫瓚>馬騰≥孫堅

三、人才配置

在綜合實力中,人才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了人才還能合理利用,其它各項都能得到迅速的發展提高。

無疑,劉表麾下的人才濟濟,最爲可觀。他治理的荊州地區長期穩定,很多人才就都跑到他這裏來了。文有伊籍、剻良、剻越、王桀等,大將有黃祖、張允、蔡瑁、劉琦等,衝鋒陷陣有劉磐、黃忠、魏延、文聘,當時甘寧也在他治下。劉表的人才實力非常強大。

孫堅手下也有一批人才,如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等,他兒子孫策更是少年英傑。很尤其重要的是,孫堅的部下對他極其忠誠。這一點是別人難以相比的。

公孫瓚這人比較有意思,他走上層路線有關係,對朋友和兄弟也夠意思,但他嚴重缺乏人才。如果勉強將依附於他的劉備也算上,公孫瓚還算可以: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嚴綱。還是挺猛的。公孫瓚缺少能夠出謀劃策的謀士。

馬騰手下沒什麼人。他的老同事韓遂算一個,馬超少年英武,馬岱機警聰敏,龐德勇猛善戰。他也嚴重缺少謀士。

四、整合能力

做爲獨霸一方的梟雄,將自己所擁有的各項實力整合成爲一個整體,才能發揮最大的效力,整合水平的高低纔是能否創造一番事業最關鍵的因素。

孫堅無疑是整合能力最強的主公。他的基礎其實並不理想,但他能夠讓部下對他如此忠誠,實屬難得。孫堅對手中掌握的資源利用率非常之高,總能發揮出最好的效能。孫堅不愧爲梟雄級別的人物。

劉表手下人才衆多,遠超孫堅。但劉表的整合能力實在是不敢恭維。文臣武將都不夠忠心,彼此之間還勾心鬥角,互相拆臺。所以劉表只能算是個諸侯,稱不得英雄。

公孫瓚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後,他意氣用事,嚴重缺乏整合能力,沒能獲得劉備的忠誠,連趙雲都不看好他。

馬騰的整合水平也很渣。別人最起碼還有些人才,使用不夠得當而已。而馬騰連人才都搞不到幾個。

總結一下這四位豪傑的綜合實力:

劉表的綜合實力是最強大的,但他缺少一顆王者之心,胸無大志,缺少強烈的進取心。

孫堅排在第二,有雄才大略,野心勃勃,個人能力也很強。

公孫瓚很一般,嚴重浪費了手中的資源。

馬騰最差,思維方式簡單,始終發展不起來,他兒子馬超和他一樣,不夠聰明。

總的來說,通過這幾位諸侯各自的發展和成就來看,起點的高低並不要緊,最爲重要的還是個人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