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段蘇權,出生於1916年,湖南茶陵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曾讀私塾和高等小學6年,有一定文化,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1930年5月加入共青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8歲時擔任紅軍獨立師政委。1983年10月6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軍事學院政委的段蘇權懷着多年夙願,來到闊別多年四川秀山縣,走遍蒙難地區,訪問不少幹部羣衆,查看5個山洞,終於找到了救命恩人86歲的李木富。

大家好,我們的杯子破碎之風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古語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要報答別人的救命之恩,更要傾盡全力。有一位紅軍幹部被山村的老鄉所救,五十年後前來向老鄉報恩,老鄉提出的要求讓他感到了猶豫。此人的名字叫段蘇權。
段蘇權,出生於1916年,湖南茶陵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曾讀私塾和高等小學6年,有一定文化,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1930年5月加入共青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8歲時擔任紅軍獨立師政委。
1934年10月,紅二、六軍團從貴州回湘西轉移,獨立師被留下來打游擊,以掩護主力東進。獨立師共有800多人、400多條槍,師長叫王光澤,段蘇權任師政委。獨立師在黔東20多天,牽制1萬多敵軍。
在敵人的瘋狂圍剿之下,黔東獨立師彈盡糧絕,將士幾乎全部犧牲,師長王光澤被俘後受盡折磨、英勇就義。段蘇權在戰鬥中腳踝受傷,右腳踝粉碎,無法站立,被送到老百姓的家裏養傷。
段蘇權被抬到秀山縣雅江鄉豐田村,這是一個深山小村,有幾戶人家,很隱蔽。他被送到貧苦厚道裁縫李木富的家中,李木富把段蘇權用擔架抬上山,藏在了一個月牙形的山洞裏,養了半個多月的傷。
爲了不拖累老鄉,段蘇權堅持要走,最後李木富給他做了一副柺杖。段蘇權一路乞討,經歷九死一生,最終在茶陵老鄉劉維徹的幫助下,回到了茶陵縣自己家中。1937年9月,他日夜兼程來到太原的八路軍辦事處,找到了老首長任弼時,重新歸隊。
此後,段蘇權進入抗大學習。抗戰勝利後,他擔任熱河軍區司令員,後來任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抗美援朝爆發後,段蘇權擔任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少將軍銜。建國後,他多次打算到當年戰鬥和蒙難的武陵山區,尋找救命恩人,因爲各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
1983年10月6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軍事學院政委的段蘇權懷着多年夙願,來到闊別多年四川秀山縣,走遍蒙難地區,訪問不少幹部羣衆,查看5個山洞,終於找到了救命恩人86歲的李木富。段蘇權問他有什麼心願,老人一開始搖了搖頭,最後才提了一個要求,不過這個要求讓將軍猶豫了。因爲老人沒爲自己要任何東西,只希望將軍爲家鄉修一座橋。將軍還想幫老人,但老人什麼都不要,於是將軍自己出資,在車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鵝卵石橋,羣衆就把這座橋叫做“紅軍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