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十三四岁的年龄应该还在学校读书,可能有些孩子还在父母面前撒娇,但是你想过没有,在中国古代,这个年龄的女子已经是法定可结婚年龄了,十三四岁的豆蔻少女,不是在学校学习,而是嫁作人妻,生儿育女。

根据现代生理学知识,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正处于发育阶段,在这个年龄段怀孕,不仅会对发育中的器官造成损害,更重要的是,肚中婴儿会跟母体抢夺营养,造成母体本身的营养不良,那么既然这么早结婚会对身体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为什么古人会有这种习惯呢?

首先,其实大家一直以来的误解,在《周礼》中的记载女子法定结婚年龄是20年,由此可见,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妇女结婚依然是比较晚的,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原因,各国开始强迫妇女早婚早育,以弥补人口的损失,春秋末期,越王勾践规定了女子15岁成婚,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把规定设为14岁,到了秦朝时期,只要身高超过1.3米就必须结婚。

然后到了汉朝,一个女子如果十五岁还没成婚,她将被罚款六百,西晋时期,晋武帝发布规定,如果女人十七岁还不结婚,官方就会插手给她指定婚配对象。

我们知道在古代妇女的地位是很低下的,正是根据这些强迫妇女结婚的法律,造成没有一个妇女会结婚很晚,虽然最初可能是为了增加人口,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解决了许多男子无法成亲的问题。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在古代,医疗技术水平低,人们生病了只能吃一些草药慢慢调理,对于一部分穷人来说,生病没钱医治,只能靠身体硬扛,否则就只能等死,诸如此类的原因,古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一般只能活40或50岁,这样来看,就可以理解古人早婚遭遇的初衷了。 对此,你怎么看,请在下方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