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誕生了很多經典的動畫作品。其獨具特色的水墨畫、剪紙畫,伴隨着幾代人成長,不僅在國內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的聲譽。而《有求必應》就是這些經典作品之一,並且極富教育意義。

在古時候的中國,爲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就會去土地廟燒香拜佛,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而在衆多的土地廟中,有一座土地廟非常靈驗。這座廟裏掛着“有求必應”四個大字,土地公和土地婆幫助人們解決了一件件難事。

一天土地公外出開會,只剩下土地婆獨自留在廟中。中午時驕陽似火,將大地烤得火熱。

一位果農看着果園裏的果子說道“可千萬別颳風啊,快熟的果子風一吹就保不住了”。

河道里一位船伕正在賣力地划着船,他滿頭大汗地說到“快颳風吧!有了風船就可以揚帆了”。

正在田地裏耕作的農民,看着乾涸的土地說到“老天爺,快下雨吧,麥苗都要枯萎了”。

這時船伕拿着一條大魚來到了土地廟,“土地尊神,快快顯靈,烈日無風,船重難行,大魚一條,略表孝敬,快快颳風,船民感恩”。聽到這番祈求後,土地婆唸了唸咒語,天空颳起了大風,船伕樂得喜出望外。

這樣雖然幫助了船伕,但即將成熟的果子卻遭了殃。“土地在上,快救急難,滿樹蘋果,成熟在望,大風一吹,果落減產,求您顯靈,快施手段”。聽到果農的祈求後,土地婆停止了颳風。

這時農民來到了廟前,“土地在上,百姓有難,農民種田,最怕乾旱,求您降雨,解除災難,土地顯靈,百姓感念”。聽到農民的這番請求後,土地婆施起了法術,天空下起了大雨,土地變得溼潤起來。

大雨雖然幫助農民解了燃眉之渴,卻給賣鹽郎帶來了困擾。如此大的雨會將他的鹽打溼,到時只會虧得血本無歸。“土地在上,快救急難,我是鹽販,本小利單,鹽被雨淋,老本賠完,求您保佑,給我晴天”。聽到這番話後,土地婆停止了降雨,天空變得晴朗起來,又恢復到最初的樣子。

這時船伕、農民、果農還有鹽販都來到了土地廟,祈求土地婆滿足自己的心願。這樣的做法可難壞了土地婆,一時間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由於沒能滿足衆人的需要,她親手摘掉了“有求必應”的牌匾。

時隔多日土地公回來了,在瞭解事情經過後重新拾起了牌匾,並安慰土地婆一切都會解決的,於是二人來到了田間地頭瞭解情況。土地婆對土地公說到:“行船的要風,果樹又怕吹,而河面和果園又連在一起,我看你有什麼辦法”。

於是土地公作法,只讓河面上颳起大風,這樣就幫助船伕省去了很多力氣,而旁邊的果樹又不受到破壞。這樣一舉兩得的作法,叫做“大風溜河沿兒,不進果樹園”

之後又把月亮做成了水壺,這樣莊稼就可以茁壯成長了。這就叫“夜裏下雨白天晴,不誤鹽商趕路程”。

就這樣土地公既滿足了每個人的心願,又保住了“有求必應”的招牌。可謂是足智多謀,充滿了智慧。而土地公有着高情商和智商,遇到困難不慌不忙,能夠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具備一把手的才能。

動畫中的故事內容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是一樣的,每個人的想法都是大同小異的,只是所處的立場不同,從而纔會有不同的想法。而要同時讓所有人都滿意,則是要有很強的協調統籌的能力。

土地婆雖然也幫助人們解決了問題,但只是表面上的。她沒有了解實際困難,反倒帶來了更大的麻煩。土地公沒有像土地婆一樣,遇到困難就自暴自棄。而是深入現場瞭解實際情況,找出問題的矛盾點,想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達到各方滿意的結果。

《有求必應》於1987年出品,是一部很有思想的動畫。這部上美老動畫,給人以很大的啓示。不僅展現了傳統的水墨動畫,還通過一個個故事讓人明白很多道理,算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