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雖好,但是不是我孩子的菜

一般人認爲,家裏孩子能夠讀清華北大,那麼家裏的祖墳不是冒了青煙,而是噴火了。但是中國現在有這樣一羣學生,就是孩子能夠讀清華北大,但是他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清華北大。

一個比較偶然的機會,去一個朋友的朋友那裏做客。閒着沒事聊起了孩子,這個人的孩子在讀高二,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所以說了一句客套話,說將來不是清華就是北大。沒有想到這個人淡淡地笑了笑說:“我孩子現在就有資格保送到清華北大。清華北大雖好,但是不是我孩子的菜”

從他那裏我知道了,在中國有這樣的學生,就是人家能去清華北大讀書,也不會去讀清華北大。他們有更高的追求,他們想讓自己的孩子去讀國外的名校。那些比清華北大還要好的學校。

這樣的家庭,一般人只能仰望,普通人根本模仿不了,甚至不是能不能做到的問題,而是遠遠超過了常人的想象。

要花錢,要花很多錢

這樣的家庭首先,必須經濟條件非常好,遠遠超過常見的有錢人的概念,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特殊化教育,也就是說孩子的學業成績需要非常有的優異,並且需要兼容中國和外國的兩種教育模式和習慣。

光着一項花費,就不是幾十萬,上百萬能夠打住的。

首先要確保,這類孩子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異。很多人認爲外國大學不注重學業成績,那是扯淡。能夠考上比清華北大還要優異的大學,學習成績怎麼可能差。不是說以外國的標準學習成績好,就算是以國內的標準評判,也是尖子中的尖子的程度。

並且爲了能夠通過外國大學,不但要成績好,還需要在國內的高等級的競賽中獲獎。那些高等級的獎項的等級和檔次,往往就可以保送清北。但是對於這類孩子,往往只是進入國外優異大學的一個敲門磚。文中所說的孩子,在全國學科競賽中獲獎,在高二就已經具有保送清華北大的資格。

那麼怎麼能夠讓孩子獲得如此好的成績呢?至少要有一部分專門的培養和訓練。這種收費肯定少不了。

並且還需要讓孩子接觸或者瞭解國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習慣。你怎麼才能讓孩子可以用外語回答學業問題那?那麼專門的外教就少不了。也就是上物理化學的老師,都是說外國人。這類學校往往收費昂貴,還有時不時的遊學,讓孩子去國外短期的學習和交流,讓孩子能夠接觸外國校園的文化。一年一次的外國遊學費用大家可以大致算算需要多少。

國外好的大學還需要有文藝和體育特長,這些燒錢的培訓真的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起的。反正每個項目燒的錢,讓我這個沒有見過世面的人很驚詫。學個琴一小時幾百的,學個球一小時幾百。體驗高爾夫,騎馬的基本消費是多少,大家可以在網上查查。

我問我的朋友,從小到高二給孩子學習一共花了多少錢。朋友說:至少北京的四環的一套房。

家庭教育要好,父母往往就是學霸,是“學二代”

可能會有一些有錢人會覺得,我家裏有錢,也可以拿出來那麼多錢,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讀那些海外名校呢?但是這類孩子還需要有第二個門檻,就是這個家庭往往需要有強大的教育背景。這個門檻看起來沒有什麼,其實是比第一個門檻更高的標準。也就是父母的教育背景和家庭教育水平需要非常高。

很多人認爲這樣有錢的家庭,孩子一定嬌生慣養,孩子沒有禮貌,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恰恰相反,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也非常嚴格,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制力極強。

爲什麼那?因爲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就是當年的學霸。他們不但是富二代,還是學二代。

這樣的孩子從小受到了比較系統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教育的結果遠遠超出他們的同齡人。他們不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他們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也就是不但生理上面有獨立的生活習慣,在心理上,也完成了獨立的心理習慣。

有一件事我特別震撼,他爸爸給我看一張紙,這個學生出現了一點情感問題,這個學生用筆把這個情感問題從原因到過程到分析這個情感問題列出來一個非常詳細兩千多字的分析方案,然後問他爸爸這樣處理對不對,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完善。

可能其他高二的學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不是悶在心裏,就是胡思亂想,不會很理性地進行分析解決。或者乾脆直接問家裏:“這件事怎麼辦。”

我問這個朋友的朋友,要是將來你孩子真的出國留學,考上了xx大學,將來打算讓自己的孩子留在國外還是回國呢?

他的回答讓我豁然開朗,怪不得這個孩子如此優秀,這個原來這個家長也很優秀。

“我倆是平等的人,我怎麼能夠決定他的人生,他是想回國還是留在國外,那是他作爲成年人的決定。作爲父母,我只能提供我的建議。而我的建議,其實只有一條,你想在生活和學習,就在哪裏生活和學習,希望你是一個快樂的人。”

明人不說暗話,你都看完了,麻煩點個贊,要是加一個關注就更好了。

閒着沒事聊起了孩子,這個人的孩子在讀高二,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所以說了一句客套話,說將來不是清華就是北大。沒有想到這個人淡淡地笑了笑說:“我孩子現在就有資格保送到清華北大。清華北大雖好,但是不是我孩子的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