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山宮的突出價值在於它的整體建築,單純以木結構承重,無磚石山牆,樑架體系複雜,尤以明間所置的八角形螺旋狀藻井,顯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營造水平。建築柱、梁、枋構件和天花之上均滿繪彩畫,彩繪爲蘇式畫法,箍頭部位繪纏枝花草,枋心內繪戲曲人物圖或山水、博古圖等,色彩豔麗。

南山宮位於華安縣華豐鎮良埔村南山東麓山腰,始建於宋德佑元年(1275),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建,明清時期屢有修葺,現存建築基本保持明代法式風格。廟宇坐西朝東偏北,爲重檐歇山頂單體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六柱。廟前有廟埕,南側爲管理房,東北側豎保護標誌,主體建築面積169.5平方米,佔地面積約380平方米。

  建築單純以木結構樑架承重,無設磚石山牆。在次間與梢間部位以木裝修作隔斷,梢間和前廊設通廊,平面佈局呈副階周匝式。樑架爲砌上明造作法,副階部位的下檐樑架均爲柙頂,設三步梁,梁爲月梁,梁下有丁頭斗拱。樑上斗拱雕刻形態各異。

  殿內明間明袱在四周均爲襻間斗拱,內剔雕花鳥人物紋。明間金柱向內部位用一組品字如意斗拱,出三跳七踩法式,鬥爲菱形鬥。明間置八角形螺旋狀藻井,高九層,均用菱形鬥支頂而成,結構複雜。建築柱、梁、枋構件和天花之上均滿繪彩畫,彩繪爲蘇式畫法,箍頭部位繪纏枝花草,枋心內繪戲曲人物圖或山水、博古圖等,色彩豔麗。

  南山宮的突出價值在於它的整體建築,單純以木結構承重,無磚石山牆,樑架體系複雜,尤以明間所置的八角形螺旋狀藻井,顯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營造水平。南山宮內的明袱樑架和裝修隔斷上,滿繪彩畫,凸顯道教宮觀建築的濃烈氣氛。這些彩畫色彩豔麗,構圖豐滿,題材豐富,帶有濃郁的民間特色,目前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國南方民間彩畫藝術的珍貴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