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遵義會議後,洛甫取代博古負總責,雖然博古退出了領導人行列,但是依然在爲黨工作,比如1936年任中共中央代表,秦邦憲協助周恩來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當時博古負責中央的全部事務,可以說是當時實際上的最負責人,但是遵義會議後這一位總負責人卻不見了蹤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博古近代史上一個著名的人物,也是一個不可繞過去的人物。此人在紅軍時期影響巨大。當時博古負責中央的全部事務,可以說是當時實際上的最負責人,但是遵義會議後這一位總負責人卻不見了蹤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博古此人!

博古原名秦邦憲,1907年6月24日出生於江蘇無錫縣中耆英里的書香世家。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博古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中山大學,他取俄文名“博古諾夫”,這便是化名“博古”的由來,而博古在俄語中是上帝的意思,畢業後留校工作。1930年回國,任全國總工會宣傳幹事、共青團中央組織部長,在當時博古主要負責當的新聞宣傳工作等。
1931年,博古年僅24歲,在上海任共產主義青年團書記。而此時上海的黨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黨中央決定上海的黨中央遷入到蘇區,按照當時的決定,周公赴中央蘇區,王明赴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黨中央與共產國際遠東局商量,在上海成立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由博古、張聞天、盧福坦、李竹生、康生、陳雲6人組成,博古、張聞天、盧福坦爲常委,博古總負責。1931年10月10日,共產國際批准上述任命,博古成爲實際上當的最高總負責人。

博古成爲實際上的最高負責人,在當時創造了兩項記錄,迄今爲止還沒有被打破,那就是:博古在中共黨史上創下了兩項迄今未止都不曾被打破的“紀錄”:第一,他被指定爲中共中央負責人時,連中央委員都不是,這樣的“躍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二,他當時不過24歲,是中共歷史上最年輕的負責人,人稱“中共中央的小夥子”。
不可否認在博古擔任負責人的時候,確實也做了不少的事情,比如黨的宣傳工作得到了發展,比如在幹部的任用上,他也確實提拔了不少的幹部。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在後來的反圍剿中,他盲目的聽信李德的建議,將紅軍置於危險的境地,導致紅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離蘇區,這些也都是史實,紅軍長征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博古最後一次作爲總負責人亮相是在遵義會議後,從此以後博古似乎銷聲匿跡了,那麼他到底去了哪裏呢?

遵義會議後,洛甫取代博古負總責,雖然博古退出了領導人行列,但是依然在爲黨工作,比如1936年任中共中央代表,秦邦憲協助周恩來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1937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並且作爲我黨代表和國民政府談判,1938年任中共中央長江局組織部部長和南方局組織部部長。在博古的領導下,我黨的輿論宣傳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這一些都和博古的統籌努力分不開。

1940年底返回延安,繼續任新華通訊社社長。1941年後,博古在延安創辦和主持《解放日報》和新華社工作,任新華通訊社社長,爲黨的新聞事業和解放區新聞機構的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此後博古一直將經歷放在辦報上,後期翻譯了大量的馬列著作,對全黨普及和提高馬列主義理論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1946年2月作爲中共代表去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憲章審議小組的工作。同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飛等乘美國運輸機回延安向中央彙報請示。飛機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機包括葉挺將軍等17人全部遇難,史稱“四八烈士”!而當時給博古的評價:博古同志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
如果博古不這麼早去世,在後來成就應該會更大,他的去世是我們的一大損失,也是新聞事業的損失。

參考資料:《紅色中華》第99期、《遵義會議文獻》、《紅星照耀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