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以往的歷史中,有一個時期湧出的謀臣武將如過江之鯽,遠超其他朝代數倍之多,這個時期被稱作“三國”。

當時,吳蜀魏三分天下,而曹魏以一家之力獨佔北方一半疆域。不得不說這多虧了曹魏集團下一批文臣武將的勠力同心,其中一個謀士更是爲曹魏政權的成立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這人是誰?他又爲曹魏前期的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歷史上的評價又是怎麼樣的?

東漢是一個門閥士大夫爲主導的時期,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問荀彧道:“我聽說潁川郡多奇士,你能否爲我推薦一人?”荀彧不假思索的答道:“戲志才!”


戲忠,表字志才,籌畫士也。(筆者依據的是東漢上流社會以單名爲榮,而輕賤兩個字及以上爲名的,且戲志才與荀彧相熟應該是士族,故此推論。)

三國演義並沒有此人出場,我印象裏最早出場的曹魏謀士應該就是郭嘉了。但是正史中,卻是有此人記載,出現時間在郭嘉之前。

前期曹魏政權,並沒有那麼多文臣武將於麾下效力。軍中將領多是沾親帶故之人,至於謀士也是乏陳可善。

很多謀士只能謀一時,謀一地。而我認爲以戲志才之能,當是能謀萬世不移之根基,這份難能可貴的大局觀,在當時僅僅幾人能夠媲美。

作爲早期謀士,戲志才的作用顯得尤爲重要。


這時的郭嘉還在忙着結交當世英傑,前往袁紹處以求揚名。而戲志才隨同曹操就已經在征戰南北了,例如圍剿黃巾軍、陳留起兵、東郡連捷以及聯合袁紹攻打劉備等人等一系列小戰役。通過這一件件不相干的小戰役,曹操攫取了一筆豐厚的政治資本和完成了初期軍事實力的積累,如果沒有戲志才的大局觀,可能也不會有這麼順利吧。?

至於挾天子以令諸侯,我想曹操還是想做一個治世能臣,官至丞相應該就是畢生所願了。走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步,一則其勢已成,二則筆者猜測戲志才一定在其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當時,漢獻帝出逃,東行至兗州,其時兗州牧曹操迎奉。作爲大局觀很牛的大佬,戲志才當然能看出漢獻帝對於這時的曹操的作用。


漢獻帝出逃是不甘心受李傕和郭汜挾持,做一個傀儡皇帝。但是孤身一人來到曹營,就能掌控全局了麼?

戲志纔是個聰明人,腦子一轉,很容易就能想清楚。曹營各將領多是沾親帶故的親屬,根本不會理睬漢獻帝的命令。而謀臣又依附於曹操的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卓越的名望,因此繼續將漢獻帝培養成一個傀儡皇帝纔是正理。

若是漢獻帝掌握了實權,那曹魏政權也就會埋下隱患,出現兩個決策者。作爲曹操謀臣的戲志才,當然看得透徹,亂世終結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盛世,而這締結盛世的只能是曹操,也只有曹操。到了這一步,戲志才進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繼而籌劃天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當然,私下做的這些籌劃多不能爲外人所道,可能這也是史書上面關於戲志才的記載只有隻字片語的原因吧。畢竟漢室雖衰落,但是仍爲天下共主,圖謀天下的不臣之罪還是曹操擔了吧,這也算是對戲志才的一重保護。

可惜,天妒英才,越是傑出的人傑,往往都是英年早逝,戲志才也是如此。最終歿於建安元年,這一年也正是曹操真正把控朝政的一年,一言既出,百官莫不噤聲。


正是由於戲志才的早逝,之後對於天下大勢,曹操就不能如早前把控的那麼準確了。以至於劉備做大,吳蜀聯軍硬是遏制住了曹魏一統的形勢。所以在筆者看來,戲志才之能在曹魏陣營是無可取代的,就像蜀之諸葛亮一般重要,一舉一動都能牽扯到天下大勢。

在歷史上,荀彧曾評價道“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顯然在荀彧心中,戲志才地位也是排在郭嘉之上的,故此舉薦也是先舉薦的戲志才。

熟悉歷史的看官老爺們,你們覺得戲志纔是否真如筆者所推測一般,歡迎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