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海螺水泥股价最高触及62.87元,超越3月初高点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3.05%。除了股价在水泥企业中遥遥领先,海螺集团在智能生产、环保技术、海外市场拓展以及业绩营收方面也成就斐然。

一、打造全椒海螺 推动实现智能化生产

“十三五”开局之年起,海螺集团以“两化融合”为主线,历时两年,于2018年在全椒海螺建成投运了国内首个水泥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示范线。

全椒海螺智能工厂是海螺集团集成30多年来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运行经验,通过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并与国内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成的水泥行业首个全流程智能化示范工厂。该工厂以智能生产为核心、以运行维护做保障和以智慧管理促经营的三大平台,以及工厂运行自动化、管理可视化、故障预控化、全要素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等智能化成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据悉,全椒海螺设备自行检测、数据自动归集、隐患提前暴露,使现场巡检工作量下降40%,设备运行周期延长37%,专业用工优化20%以上。

2019年,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包括2019年安徽省智能工厂20个和数字化车间100个,全椒海螺作为唯一一家水泥企业入选安徽省智能工厂。

二、首创碳捕捉 引领绿色发展之路

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处理一直是令水泥企业头疼的难题。2016年下半年时,海螺集团便计划攻克水泥窑碳捕集纯化技术。当时,针对水泥行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带来的环境问题,海螺集团充分显示出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担当,专门抽调精英骨干,着手开展水泥窑碳捕集纯化工作。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与大连理工大学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开发,由海螺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白马山水泥厂建设一条示范线。

项目于2017年初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投运。2018年10月31日,全球水泥行业首个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建成投运,首车纯度为99.9%的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销售出厂,当日销量为87.62吨。这预示着,海螺集团填补了世界水泥工业低碳技术的一项空白。

此外,海螺从企业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生产技术的创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产设备与环保设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将环保贯穿于工厂的规划、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开发应用第四代篦冷机、高效节能立磨、高效预热器等先进环保装备,推广余热发电、垃圾处理、脱氮脱硝等节能环保技术。

三、借力一带一路 加快海外市场布局

作为中国水泥行业领军企业,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布局东南亚市场,利用优势产能走国际化合作的路子,在国际市场资源配置竞争中博得先机,赢得发展新机遇。

通过市场调研,海螺水泥发现包括印尼在内,东南亚许多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都蕴藏着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依托先进技术和优势产能,海螺水泥通过“走出去”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现在已在印尼、缅甸、柬埔寨、老挝等4个国家落实发展项目12个,逐渐打开了东南亚市场局面。

据海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锋介绍,这些水泥生产线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海螺水泥所有的在海外布局的项目,都是最先进的窑外分解新型干法技术,它的排放水平是按照国际一流水平来设计的。水泥厂没有废水,都是冷却循环用水,在粉尘、噪声等等治理方面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四、跻身世界400强 盈利规模创新高

北京时间2019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2019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榜单。海螺集团迈进世界500强,名列第441位,初步实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一强三冠”目标。

回溯2015年,国内水泥行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大低谷,产量下降、价格低迷、全行业绝大多数水泥企业出现亏损或利润大减。在此背景下,海螺集团在董事长高登榜的带领下克服产能过剩、地区经济分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抓住固定资产投资企稳、水泥市场需求回升的有利机遇,把握行业季节性特征,根据各区域市场情况,采取“一区一策、一厂一策、差别施策”营销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丰富的战果。

近三年海螺均实现净利润百亿级增长。2016至2018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72.73亿元、利润728.09亿元、上缴税收359.58亿元。2019年,海螺水泥继续向前,再创佳绩,实现营业收入1570.30亿元,同比增长22.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5.93亿元,同比增长12.67%。受益于水泥行业量价提升、贸易平台的发展和骨料业务的扩张,海螺水泥营收和净利润进一步增长,盈利规模再创新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