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語: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對此,我們做家長的需要起到榜樣的作用,積極引導孩子向着有益的方向發展,可以適當地讓孩子體會大人的世界,適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當孩子做出一些不良的模仿行爲時,我們家長需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去處理。因爲孩子他們本身就還不是太善於辨別是非對錯,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家長所做的行爲,他們很難去判斷是對還是錯,因此她們可能會去模仿到我們的一些不良行爲,像是吸菸喝酒等行爲。

近日,有一位寶媽在某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2歲寶寶在家"救死扶傷"的有趣故事。

事情的起因是寶媽給女兒買了一套醫療玩具,此後,女兒就瘋狂的愛上了扮演醫生的角色,常常在家給自己的玩具夥伴"治療"。

這不,一天孩子心血來潮,又玩起了扮演醫生的角色,有了醫生這"病人"肯定也不能少,女孩靈機一動,便想到了自家的寵物狗。

不一會,女孩熟練的讓小狗躺在"病牀"上,穿上了"病服",打好了"吊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小狗也是相當的配合。

寶媽看了一眼就笑翻了,連忙用手機拍照記錄下來女兒可愛又搞笑的瞬間,表示:狗子,真是辛苦你了,我知道你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個美男子。

01

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這種行爲是常見的

在日常生活中,像上文中提到的小女孩一樣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基本上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就會喜歡模仿各種各樣的角色,尤其是家人有職業特別明顯的家庭,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更容易有模仿行爲,像是家裏有人當老師的,那麼孩子在小的時候,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玩角色扮演時,可能會更偏向模仿老師。

其實這是他們對想成爲大人的渴望以及好奇心的驅使下所做出的行爲,他們想要因此去了解、感受所謂的大人的世界,這是一種十分正常的現象,但是同時需要家長們給予正常的引導。

02

什麼原因會導致孩子做出不良模仿行爲?

缺乏自控力和判斷力

好的模仿可以有利於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不良模仿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

缺乏自控力和判斷力的孩子,他們不知道什麼東西是好的,什麼行爲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壞行爲,反而知識一味的沉迷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想做什麼做什麼,殊不知這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傷害。

03

家長怎樣做才能幫助引導孩子做出好的模仿行爲?

1、掌握避免孩子造成不良模仿行爲的方法

因爲孩子他們本身就還不是太善於辨別是非對錯,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家長所做的行爲,他們很難去判斷是對還是錯,因此她們可能會去模仿到我們的一些不良行爲,像是吸菸喝酒等行爲。當我們發現孩子的這種行爲時,一般都會進行強烈的制止,但是有些時候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讓他們模仿得越來越起勁。

所以在這種時候,我們家長可以適當的給予冷處理,當孩子發現自己的這些模仿行爲無法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放棄這個模仿行爲,從而轉移注意力。但是我們也不能去隨意的縱容,冷處理需要把握好度。

2、正面強化孩子的模仿行爲,給予積極的引導

在孩子千奇百怪的模仿行爲中,不乏一些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模仿行爲,對於此類行爲,我們家長需要及時的肯定孩子,讚揚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好的養成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

像是孩子在扮演職業類的角色時,我們家長就可以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簡單的給孩子介紹這種職業的特性,以及一些易懂的知識科普。這也會有利於拓寬孩子的視野和知識面,更有利於激發孩子興趣點。

結語: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對此,我們做家長的需要起到榜樣的作用,積極引導孩子向着有益的方向發展,可以適當地讓孩子體會大人的世界,適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當孩子做出一些不良的模仿行爲時,我們家長需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去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