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老英雄任山的儿子任喜玉在苏家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文旅局的引荐下,将父亲生前视若珍宝的军功章、立功证书和跟了他大半辈子的公文包等九件遗物,捐赠给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完成了父亲要把革命战争年代的物品留给家乡人的心愿,以此激励家乡党员同志们永怀热血矢志报国。因出身穷苦,任山更加向往和平幸福的生活,直到1945年10月,时年19岁的他得知八路军进攻四平途经家乡,怀着对和平的向往,他毅然报名参军,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保安第一旅,他的人生也因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老英雄任山的珍贵遗物)

“我遵照父亲生前的嘱托,把他珍藏的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九件物品无偿捐献给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5月15日,老英雄任山的儿子任喜玉在苏家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文旅局的引荐下,将父亲生前视若珍宝的军功章、立功证书和跟了他大半辈子的公文包等九件遗物,捐赠给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完成了父亲要把革命战争年代的物品留给家乡人的心愿,以此激励家乡党员同志们永怀热血矢志报国。

出身穷苦 因向往和平而参军

回忆起父亲生前的故事,任喜玉总能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我父亲总爱穿着一身军装,别看90多岁了,军人气质不减当年,生活中也时刻保持着军人的作风,这和他曾参军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任喜玉说。

1927年9月26日,任山出生于彰武县红星村一户贫苦人家,11岁就开始给人放猪、扛活,吃不饱饭是他童年生活的常态。因出身穷苦,任山更加向往和平幸福的生活,直到1945年10月,时年19岁的他得知八路军进攻四平途经家乡,怀着对和平的向往,他毅然报名参军,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保安第一旅,他的人生也因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1946年4月,在四平战役中,任山参加了保卫四平战斗,带领5人突击小组打阻击战,不怕牺牲的他坚守阵地,顺利完成了保卫任务,立了大功。同年7月,任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流血和牺牲换来的军功章

他视若珍宝

任山捐赠的军功章整齐地佩戴在他生前最爱的军装上,在6枚军功章中,有一枚“勇敢奖章”格外显眼。任喜玉告诉记者,那是他父亲最珍爱的一枚勋章,是父亲和12名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1947年6月,任山在四平攻坚战中带领突击班的12名战士打突破口,巩固前沿阵地,他们在仅剩3人时击退了敌人的三次冲锋。打到最后只剩任山一人,机智的他用手雷打开突破口,光荣完成任务立了功。“但是因为敌人投掷的炮弹爆炸,弹片穿过了我父亲右腿的大动脉,他流血过多晕死过去。”任喜玉回忆说,“后来,他被组织上安排到哈尔滨养伤和学习,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又重返战场。”同年底,任山参加了通辽英模大会,获得了“勇敢奖章”。

“‘当兵别怕死,怕死别当兵’是我父亲回忆战斗经历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任喜玉回忆,此后,任山还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内蒙剿匪、广东剿匪、抗美援朝中的金城战役等。2020年4月1日,任山老英雄逝世,享年93岁,历经枪林弹雨,右腿残留的弹片始终都没有取出。

热血未冷

教育后人永怀报国之心

1954年11月,由于身体原因,任山复员回乡,被安排在多个部门工作,最后在苏新集团种蓄场任职,也因此在苏家屯区安了家。任山在工作中讲政治、识大局,将部队的光荣传统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光大。

任山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勤俭节约,在工作中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无论身在何地,都要永怀报国之心。

苏家屯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任山捐赠的遗物和他的英雄事迹是非常珍贵的红色资源,要把它们保管好、利用好,能够充分发挥其研究价值、教育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会保存好老英雄的遗物,同时讲好遗物背后的故事、传承好红色文化,让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姜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