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仁宗因爲沒有子嗣,所以三歲的宋英宗進宮,由曹皇后撫養。宋英宗爲何對曹太后不好。

宋仁宗因爲沒有子嗣,所以三歲的宋英宗進宮,由曹皇后撫養。按理說兩個人雖然不是親生母子,但養育之情還是非常重的。後來然而宋英宗登基後,卻對曹皇后充滿了埋怨和猜疑,而且對仁宗的女兒們也非常刻薄。這是怎麼回事呢?且聽玲瓏品歷史爲您解讀。

宋英宗和皇后高滔滔影視形象

宋仁宗:出彩的皇帝,不幸的父親

北宋宋仁宗趙禎,天性仁厚,知人善任,勵精圖治,可以說是一位好皇帝。在他40餘年執政期間,宋朝國力達到最盛,史稱“仁宗盛治”。作爲一個皇帝,仁宗無疑是出彩的。

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父親,在仁宗盛治的背後,他的子女緣薄,他一生有十六個兒女,三個兒子全部夭折,只有四個女兒平安長大。

期盼親子卻失望的宋仁宗無奈之下過繼趙宗實

繼位的宋英宗其實堂兄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是宋仁宗的養子。宋仁宗25歲的時候擔心沒有兒子繼承皇位,大臣們進諫讓他過繼宗室子。無奈之下,就過繼了時年三歲的趙宗實。

宋仁宗影視形象

宋仁宗堂兄弟衆多,爲何選了趙允讓的兒子?大概有兩個原因。

  • 趙允讓曾經是仁宗父親真宗的養子,與仁宗關係比其他堂兄弟要親密。

  • 趙允讓子女衆多,仁宗可能想要沾沾趙允讓的福氣,將來好有親生的皇子。

三個兒子夭折後,正值壯年的宋仁宗熱切期盼能有親子誕生,好繼承皇位。後宮妃嬪接連懷孕,仁宗伸長了脖子盼着皇子出生,但一次次令他失望,後宮妃嬪始終生的是公主。在宋仁宗去世之前的一年,也就是公元1062年,宰相韓琦再次向仁宗施壓,年老體弱的宋仁宗才冊立趙宗實爲皇子,改名趙曙。此時趙曙只是皇子,而並非皇太子。仁宗還在給自己希望,他仍然希望自己的親生兒子出生。

《清平樂》中青梅竹馬的趙宗實和高滔滔

熬出頭的宋英宗繼位,但大喜大悲大驚大憂致使剛登基的宋英宗發瘋

無論宋仁宗怎麼熱切期盼,無法改寫他命中無子的命運。1062年底,宋仁宗後宮的董娘子爲他生了最後一個孩子,又是女兒,並且沒多久又夭折了。但是老邁的宋仁宗依然沒有冊立趙曙爲皇太子。宋仁宗不甘心,他一直盼望能生出一個兒子。

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駕崩,皇子趙曙即帝位,是宋英宗。曹皇后晉級爲曹太后。至此,做了27年“備胎”的宋英宗終於熬出頭,當了皇帝。

但繼位的過程雖然有驚無險,也是波瀾叢生。多年精神折磨加上登基前後的大喜大悲、大驚大憂讓趙曙因此精神失常了。

宋英宗繼位幾天後的一次朝會,百官遲遲不見宋英宗趙曙,韓琦、富弼等人行至英宗的寢宮才知道皇帝得了失心瘋,在宮裏狂喊亂叫。宋仁宗的入殮大禮,必須由宋英宗親自出面主持。發瘋的宋英宗在大殿上又是亂喊亂叫。《資治通鑑》將英宗的這一行爲記述爲:“號呼狂走,不能成禮”。宋英宗因病無法處理朝政,無奈只能由曹太后垂簾聽政。

曹太后跟趙宗實:親上加親

宋英宗三歲的時候進宮,由曹皇后撫養。當時曹皇后外甥女高滔滔也由曹皇后撫養。青梅竹馬的趙宗實跟高滔滔後來成親。也就是宋英宗既是曹皇后的養子,又是曹皇后的外甥女婿。宋英宗跟曹皇后可謂親上加親。但是宋英宗和曹皇后的關係一點都不好,而且互相猜疑,這是爲什麼?

《清平樂》中少年趙宗實和高滔滔

宋英宗爲何對曹太后不好

當初宋仁宗收養宋英宗只是爲了以防萬一。用不好聽的話說就是隻是把宋英宗當備胎,後宮添了兒子,他就把宋英宗送出宮,讓他回家。而兒子一夭折,宋仁宗就把宋英宗接回宮中撫養。

趙宗實再一再二又再三當備胎,宦官對他也是輕慢。在這種情況下,頂着皇帝養子光環的趙宗實從小就精神緊張焦慮。他生怕自己做錯事,說錯話,因此不得不謹小慎微,處處小心。從小離開親生父母的他更是特別渴望養母曹皇后的親情。可是曹皇后並不跟趙宗實親近。

曹皇后影視形象

  • 曹皇后自己並不得寵,宋仁宗盛寵張貴妃,甚至想廢掉曹皇后,立張貴妃爲皇后。

  • 而曹皇后孃家是高門大族,她跟趙宗實親上加親的特殊關係,使得宋仁宗更是特別忌憚曹皇后。

  • 宋仁宗特別想着生出自己的親生兒子來繼承皇位。身爲養子的趙宗實身份敏感,

曹皇后看着是母儀天下,但其實當年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可是趙宗實並不理解曹皇后。他嘴上雖然不敢說。心裏肯定是埋怨養父母薄情。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宦官挑撥下,宋英宗跟曹太后關係更緊張

宋英宗登基後,在一衆居心不良的宦官挑撥下,英宗與曹太后的關係每況日下、愈來愈緊張。

最後鬧到英宗病癒後,曹太后仍藉口皇帝疾未全消而不肯撤簾還政,甚至萌生了廢帝的念頭。英宗也對大臣訴苦,抱怨說“太后待我無恩”。兩宮之間的矛盾大有激化之勢。

宋英宗影視形象

宰相韓琦調解兩宮矛盾

英宗暴得疾,太后垂簾聽政。帝疾甚,舉措或改常度,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悅者,乃共爲讒間,兩宮遂成隙。琦與歐陽修奏事簾前,太后嗚咽流涕,具道所以。琦曰:"此病固爾,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修亦委曲進言,太后意稍和,久之而罷。後數日,琦獨見上,上曰:"太后待我無恩。"琦對曰:"自古聖帝明王,不爲少矣。然獨稱舜爲大孝,豈其餘盡不孝耶?父母慈愛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爲可稱。但恐陛下事之未至爾,父母豈有不慈者哉。"帝大感悟。及疾愈,琦請乘輿因禱雨具素服以出,人情乃安。太后還政,拜琦右僕射,封魏國公。(《宋史·列傳·卷七十》)

曹太后在韓琦進見時,訴說自己的委屈。韓琦說,這是因爲皇上生病的原因。等皇上病好了就不會這樣了。兒子生病了,母親要包容纔是。太后心情就好多了。

韓琦看到宋英宗時,勸慰宋英宗,說:“自古聖帝明王有不少,卻只有舜是大孝,難道是其他皇帝不孝嗎?父母慈愛子孝,並不值得稱道;只有父母不慈子還能大孝,纔是真正的大孝,就怕陛下還沒有做到最好,又怎能說父母不慈呢?”宋英宗聽後也很慚愧。就這樣,在大臣們極力調和下,兩宮關係得以緩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玲瓏品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