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子萱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端拱元年(98)戊子科狀元,乃衢州(今浙江開化縣)人氏程宿。他的記憶力超強,過目不忘,出口成誦。有這樣天賦之人,再加上刻苦努力,在應對考試方面自然就有優勢。
關於程宿的勤奮好學,在一個冬夜,程宿讀書到深夜之後,感到寒冷刺骨。他扭頭一看,才發現取暖的火盆早已熄滅。於他趕緊拿起來燈籠跑到尼姑庵去導火種。庵裏的尼姑聽到他的來意之後,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程宿被笑得一頭霧水,待在那裏不知所措。尼姑就指着他手裏的燈籠就說了,找什麼找,火種不就在你手裏,聽了尼姑的話他纔回過神來,剛纔滿腦子都是書這是沒考慮別的。
他這麼努力總算是有了好結果。他去參加科舉考試,一舉奪得了狀元。呂蒙正就是當時的主考官之一,特別欣賞他的考卷,然後就拿去給另一個大臣看,他們兩個都比較欣賞這位考生,對於他的才華都很驚歎。然而,程宿獲得狀元的過程卻一波三折。皇榜發佈之後,有的落榜考生認爲本科錄取進士人數太少,裏面肯定有作弊的。因而,有人便跑到中央政府機關集體上訪,要求重新組織考試,以體現公平公正的精神。
皇帝趙光義見事情鬧得有點大,況且他也認爲本次錄取人數偏少,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便指示有關部門對落榜考生進行復試,增加了一些錄取名額。結果複試了之後有些人還是不滿意,並且火還燒到了狀元身上,覺得這個狀元也是有水分。對這些考生的疑似無理取鬧之舉,皇帝竟然好脾氣的選擇包容,然後又進行了複試,又追加錄取了一些人。一次考試,折騰了三回,在科舉史上實屬罕見。趙光義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也表現得比較有胸懷。
對錄取的新科進士,隨後重新進行了的殿試,程宿再獲第一。這下,其他人便再也無話可說。科舉考試採用“糊名”方式閱卷,自此開始形成制度,並一直延續下來。此前在閱卷時,考生的姓名、籍貫等信息都是可見的,這樣的情況就特別容易出現徇私舞弊行爲。據正史記載,宋代科舉的“糊名”制度,自淳化三年(992)正式成爲定製。本次考試是否採取了這種做法,相關資料說法不一。如果確實這樣做了,程宿便也算是得了兩回第一。
皇帝曾委派程宿爲特使,前往四川、陝西等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視察安撫。所到之處,程宿禮賢下士,親自到一些部落領導的家中走訪慰間。在對他們表示出足夠尊重的同時,也展示自己的實力,並設身處地地爲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他所做的這些,讓當地的那些人都刮目相看,驚歎於年紀小小的他竟有如此見地作爲。程宿卓有成效的工作,對於保持這些地區的社會穩定,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後來,在江西地區治安混亂小偷猖獗人民受苦。這種局面需要有人去扭轉,於是他被任命去往江西,並監督江浙一帶的社會保障監督任務。他去了以後果然大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社會狀況。不過就像他是一名消防隊長一樣,他又被分配到陷入困境的宜州安撫民衆治理治安,但是很不幸的是他還沒有到那裏就去世了。他去世時還不滿三十歲。他絕對稱得上是一名好官。對於這位少年狀元的英年早逝,朝野一片惋惜之聲。他辭世後,曾有人專門賦詩,以志紀念。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