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小天使,是父母心頭愛,能夠看着孩子健康順利的長大是每一對父母的一大願望。

然而,小兒臟腑嬌嫩,很多功能都還未發育完善,各種健康問題總會跟着小孩子背後,讓父母操碎了心,比如小兒積食,已然成爲天下媽媽羣裏最熱議的一個話題之一,每天都有無數媽媽孜孜不倦地探索以下問題:

孩子積食了怎麼辦?

孩子又積食了怎麼辦?

孩子老積食怎麼辦?

孩子一直積食怎麼辦?

……

面對這些問題,不少媽媽無從入手,那該怎麼辦呢?接下來,固生堂中醫兒科專家張浩儒就跟大家小兒積食那點事,帶您走向中醫解決小兒積食的正確之路!

1.什麼是食積?食積有什麼表現?

食積是小朋友喫進去的食物沒有完全轉化成小朋友需要的營養物質,變成食物殘渣留在小朋友體內。食積的小朋友一般有以下幾個表現:

一是突然不喫東西,本來孩子胃口不錯,突然不喫東西,可以考慮是食積。

二是口臭,尤其早上剛起牀明顯。小孩子一般不容易口臭,在排除蛀牙的情況下有口臭,其病因基本可以確定是口臭。

三是小朋友舌頭中後部舌苔厚,尤其尤其早上剛起牀明顯。

四是小朋友容易睡覺的時候磨牙。

五是腹瀉或腹脹,小朋友發生食積後,飲食不能消化,積滯在胃腸就會腹脹,或造成脾胃損傷可導致腹瀉。2.爲什麼小朋友容易出現食積?

小朋友容易出現食積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小朋友本身脾胃差。小兒臟腑嬌嫩,脾胃功能發育還未完善,難以完全消化喫進去的食物。

二是飲食過飽,不是小朋友喫得越多,消化越多,反而是小朋友喫得越多,變成食積越多,小朋友平時8分飽就可以。

3.反覆食積的小朋友喫三星湯爲什麼效果不明顯?

三星湯是由炒麥芽、炒谷芽、炒山楂三味組成,具有較好的消積效果,可以改善小朋友輕度食積,不過三星湯本身消積力度不強,比較難以改善反覆食積。

食積之所以反覆發作的根源是因爲脾虛,本是脾虛,標是食積,脾虛要補,食積要消,單純消積而不去健脾則脾虛無力消積,最後食積難好。而單純健脾而不去消積,則脾虛難補進去,食積反而加重。

所以對於反覆食積的小朋友應該健脾消積同時進行,標本同治,消補結合。

反覆積食的小朋友發生積食時,家長要要做到4 點:

1) 保持小孩的飲食清淡。儘量以豬肉、青菜、白粥爲主,豬肉切小一點,分量少一點,不能喫番薯、芋頭、南瓜、山藥、土豆、油膩、海鮮、牛肉、羊肉等。

2) 配合小兒推拿。最簡單的是飯後一個小時後揉揉肚子,以肚臍爲中心,塗點按摩油(這個一定要塗),掌跟用力順時針揉揉肚子6到10分鐘。食積嚴重的小朋友一天揉揉兩次。

3) 食積的小朋友一般有情緒問題,所以儘量可以溫柔陪伴。

4) 胃口差的小朋友可以適當鼓勵一下,10天10天爲一個週期定一個小目標,10天喫完定下的目標,則獎勵小朋友喜歡的玩具或者其他之類。4.有些小朋友爲什麼又幹又瘦又煩躁?

臨證看病經常看到又幹又瘦又煩躁的小朋友,方便理解,我稱這種又幹又瘦又煩躁的小朋友爲火柴人,這些小朋友不僅像火柴一樣又幹又瘦,還會因爲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而受到刺激就起火,容易發脾氣,而這些火柴人的小朋友主要是屬於肝熱脾虛類型。

肝熱可以理解爲有一團火在小朋友體內,這團火動來動去,小朋友自身控制不了,所以小朋友很容易發脾氣。

同時因爲肝熱煩躁,小朋友平時睡覺會滾來滾去。正是身體有一團火,小朋友身體會下意識地打開皮膚這個“窗戶”,通過皮膚這個窗戶出汗散熱。

問題是打開窗戶的同時,不僅是裏面的熱會出去,外面的風溼寒也會跟着進來了,所以小朋友就容易生病。

此外,肝熱的小朋友大部分還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比較好動,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到成績,所以讓很多家長很頭痛。

脾虛可以理解爲小朋友脾胃功能不足,無力將平時喫進去的食物轉化爲人體生長發育需要的氣血,同時因爲無法轉化的食物而變成食積,最後加重脾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脾虛的小朋友又幹又瘦。5 火柴人該怎麼調理?

這些火柴人的小朋友主要是屬於肝熱脾虛類型,治法應該以清肝熱健脾爲主要原則,其實健脾主要以四君子湯爲基礎加減健脾。

不需要太多篇幅來敘述,反而怎麼清肝熱更爲重要,我以前給小朋友開藥偏於苦寒清熱,例如黃芩、黃連、連翹等之類清熱,效果也有,但對於嚴重脾虛的小朋友效果始終不是很理想,近兩年慢慢明白我開的中藥是進入小朋友身體,中藥是要與小朋友打交道,跟小朋友打交道就不能用苦寒藥這麼生硬直接,最好用甘潤藥來跟小朋友打交道交朋友,慢慢耐心將肝熱潤下去,像春雨潤物細無聲,這樣肝火自降,慢慢小朋友整個身體會潤起來,不再又幹又瘦又燥。甘潤法纔是調理火柴人的關鍵所在。

推薦一款適合廣東人調理脾胃的藥膳:

廣東一年氣候偏溼熱,容易傷脾耗陰,所以平時需要多煮點湯水潤一下。

原料和做法

1、蓮子20、百合20、太子參20、茯苓30、白扁豆30、五指毛桃30 克、蜜棗1個;

2、加排骨或瘦肉,這是3到4個人的量,適合一家人喝,如果感覺太涼,可以加生薑2片。

如果熱氣明顯茯苓改爲土茯苓,也可以將蓮子百合改爲沙蔘玉竹。

功效:健脾補氣,祛溼護陰。醫生

張浩儒

中醫師

簡介

中醫世家,第五代傳人,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階段在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科培訓,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醫堂治未病中心主任。

擅長

精研神農本草與經方,擅長:1.婦科:月經不調、多囊卵巢綜合徵、不孕不育、婦科炎症、更年期綜合徵等。2.兒科:小兒發育不良、消化不良、發熱、反覆感冒、便祕、腹瀉、小兒多動、咳嗽等。3.內科:失眠、眩暈、便祕、急慢性胃腸炎、亞健康、感冒、發熱、久咳、口腔潰瘍、慢性咽炎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