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分裂的时代终于结束,中国再一次归于一统。而帮助西晋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人物就是王濬。
《晋书》史载,王濬的家族世代显赫,从小聪明好学,且相貌英俊。20岁之前的王濬是个标准的“富二代”,到处放荡不羁,婉拒朝廷任命,无意仕途,以嬉戏为乐。比如可以衣衫不整的招摇过市,可以因为一点私怨在乡里拉群架,可以大白天在街上弹琴,十足“爱自由”的小伙子,因此被世人所鄙视,“为乡老所弃也”。
当然,这可能是他恃才待估的做法。因为20岁以后的王濬突然就转变了,变得怀有大志,“力图有功于国”。有一次家里盖房子,王濬故意在院门口留出几十步宽的宽敞大道,众人不解。王濬解释说:“如果有一天我带兵出征,这条大道就能用上了。”
没多久,王濬被朝廷任职河东,开启他仕途生涯。从事河东后,王濬铁面无私,整顿吏治,对贪污腐败的官员绝不放过。史载他有次巡查河东最北边,一路经过的地方,竟有五个县令畏惧他的做法,自己直接卷包袱走人。这样的王濬自然被贪官记恨,于是被贪官雇歹徒追杀。但王濬不但有才智,还是个猛将,五个歹徒被打倒,一个被王濬从城外追杀到县城,直到对方殒命为止。从此王濬成为河东郡惹不起的人物。
此后王濬遇到了他的伯乐,西晋名将羊祜,开启军事生涯,成为其参军司马,不就又被任命巴郡太守。由于巴郡跟吴国接壤,经常打仗,以致此地民生凋零。王濬根据这个情况,改变以往铁面无私的做法,“以宽为政”,减免当地赋税,这些政策使王濬在巴郡任内的几年里人口增加3倍,同时奉命造船练军,为西晋的统战做好准备。
公元278年,一直主张灭吴的羊祜去世,这使司马炎迟迟下不定决断。于是王濬上奏说,东吴国主孙皓昏庸残暴,如果不趁他离心离德的时候攻伐,一旦吴国易主,再想灭其国就很难了。王濬撇开双方军力对比等陈词滥调,直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炎看完奏折,立马下诏灭吴,分六路进军。
但攻伐的几路大军一开始并不顺利,进展缓慢。只有王濬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攻宜昌,占荆州,一路顺江东下,直指建康。公元280年,吴将张象投降,王濬军队攻进建康,孙皓率领百官,抬着棺材向王濬投降,东吴灭亡,晋得江东43郡,312县,户口两百万人,三国时代结束!
王濬成为“灭吴第一功”的人,晋武帝司马炎封其为辅国大将军,此后官位节节高升,直至为抚军大将军,成为西晋军队第一人,可谓荣宠至极!王濬志得意满,瞧不起当初灭吴时拖后腿的其他路将领,并与朝臣多有争执。此时王濬的亲信范通提醒道:“公以为自比韩信,如何?”这句话点醒了王濬,于是他开始谦虚待人,不恃宠而骄,而且慢慢退出朝政,把心思放在家族产业和玩乐上,避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公元285年,王濬以80岁的高龄安然离世。五百多年后,唐朝诗人刘禹锡,赞颂王濬的功绩,写下诗作《西塞山怀古》,其中“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诗句,成为此后历代王朝统一南方最佳的形容词。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百家号友趣历史,给你有料的历史干货。
(本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