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性能車最大的魅力就是性能啊,與此同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維護這級別的性能相應的成本也是最高,這就好比你買別墅跟買商品房道理一樣。所以買了BBA也別老罵人家問題多,人家性能好,開起來就是費錢。

BBA自從國產化後,對於4s店而言啊,體量大了,售後的羣體也大了,我個人覺得如果國產化的車子質量太好,4S店後續就沒飯喫,因此這個從中的關係很微妙,僅限我個人分析的。雷車之所以加價,其實4s店後續維護的掙錢這塊倒是被雷車的質量給禁錮了,另外雷車都是訂單車,所以4s店不存在庫存壓力,倒是加價是爲了吧這日後的2年維護費用提前收了吧,不然誰原因給你免費維護啊,雖然官方是要這麼做,這就是矛盾的地方了。

產品好不好,性能方面是個維度的考量,就好比手機,小米華爲這些手機配置一代比一代強,但是核心的問題都在於穩定性方面無法跟蘋果抗衡啊,性能好,不耐用啊,還是得換代,越換越牛逼,難道就真的很好了嗎?相比而言,平衡纔是最佳選擇。這點上BBA更爲激進吧,配置年年更新,新科技眼花繚亂,但是與整體匹配的程度,優化的程度相對來說就是軟肋了,這也是日後小毛病多的一個原因。雷車吧,日本人的精神就是穩健,品質保證這點我就不吹了,日本產品也不止雷車品質保障好,很多方面,這是大部分企業的精神。因此,對我來說日常用車嘛,穩定就是最重要,其實就是日常用用車,比來比去意義有什麼意義。一個車子能給你開5-10年,讓你後續維護成本最低,這就是最值得的。性能車最大的魅力就是性能啊,與此同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維護這級別的性能相應的成本也是最高,這就好比你買別墅跟買商品房道理一樣。不能單純從同級別性能配置去做簡單的對比,多考慮日後便利性,穩定性,成本。

我家10年前買的凱迪拉克全進口車SRX,當年落定後70多萬,開了10年的維護費用不計其數,特別是變數箱和發動機問題真的不少。但是你說性能不好嗎,3.5T的跑起來是很爽,很爽有很爽的代價啊,油耗高,維護費用高啊。所以買了BBA也別老罵人家問題多,人家性能好,開起來就是費錢。我家還有一輛埃爾法也是日本車吧,當初不賣奔馳s考慮點就是維護成本太高了,費錢,非常費錢。所以貴的東西,後續都是費錢。我也是很喜歡S級,但是就是不捨得浪費這錢。反正買奔馳S做得跟埃爾法差不多,開車快慢又不急於一時,索性就放棄了。

其實大部分買豪車的人,我身邊的朋友都是買的時候面子足啊,畢竟是BBA嘛,一線品牌豪華車,可是爲了面子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當然我買車還真不是因爲雷車多好,就是這個級別裏面最中庸的選擇。如果預算足夠,那就去買X5了。或者林肯飛行家了。日本人的工藝思維不同於歐洲人,別老覺得人家小日本天天中國人,買個雷克薩斯就是繳納智商稅。恰恰相反,可能買雷克薩斯的人想得反而更遠吧(這裏不是吹自己,個人猜測是這樣)。畢竟做產品,最難不是技術,而是品控。麥當勞肯德基能做全天下的生意,得益於就是品控的標準優於任何人。日本在品控的把握確實算是汽車行業裏面的佼佼者,所以爲什麼日本車子更新換代的少,不是人家沒那個技術,也不是成本高的問題,問題是人家的品控沒把握不敢上。很多人說雷車rx不是鋁合金車身,拜託其實這個是個思維bug,首先鋁合金車身技術肯定是好,這不代表用鋼就不好,人家安全指標,碰撞測試都是佼佼者啊。用鋼就是車身變重了,耗油啊。但是也不至於說得跟用鋼就是很丟人一樣,好像必須淘汰一樣。還有變數箱還用6AT,確實不如8AT,但是你一個2.0T的車裝8AT幹嘛???,有必要嗎。當然我想說的,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回頭思考下我舉例的手機行業,配置也是一代比一代牛,你們可以在好好思考下,是否有必要。其實大部分會覺得,人家有了這個,你也得有這個,才叫值這個錢。恰恰可能是個錨的心理吧。但是實際上,未必是個正確的推測。

以上僅供參考,沒有黑任何車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