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就快要到了,單位裏、街市上、商場內、朋友圈裏已滿是過年的氣氛,本盟主在此就提前祝各位將粉春節快樂,狗年吉祥,萬事如意,財源廣進,紅包拿來!
我不知道各位將粉都來自哪裏,不過我們老家是有大年初五迎財神的習俗,剛好《千古名將英雄夢》之曹操篇正更到關羽這一篇,那這裏我們就提前講一講這融於我們中華血脈之中的傳統民間信仰、武財神關羽的成名一戰吧!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官渡之戰爆發,袁紹十萬大軍進兵黎陽,大戰之前,袁紹給每個士兵發了一條三尺繩,就等着活捉曹操;此外還隨軍帶了大量珍寶與圖書典籍,其中不乏關於典章制度方面的資料,看來袁紹是自信滿滿,不僅着眼於打贏這一仗,而且已經開始準備着接管朝廷後的文化建設工作了。
接着,袁紹就宣佈以河北四庭柱之首顏良爲先鋒,率先渡河,去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所駐守的黃河渡口白馬城。這時,沮授又來勸諫袁紹了:“顏良生性急躁,氣量狹小,雖驍勇不可獨任。”袁紹再次不聽意見,嗤笑道:“吾之上將,非爾等可料。”
結果真如沮授所料,顏良打了十幾天,沒能拿下白馬,就變得心浮氣躁了,覺得自己河北第一名將,竟然連劉延此無名之輩都搞不定,真丟死人也。
所謂急先鋒,指的是速度快,而不是心浮氣躁。先鋒一旦心浮氣躁,他離失敗就不遠了。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顏良,按照兵法,進攻一旦展開,進攻方就應該迅速以主力向着敵方的重心挺進,但此時先鋒已受阻,袁紹仍未給顏良增添幫手,亦未再遣兵馬往攻延津、孟津,以尋求其他突破點,只是傻傻的將十萬主力放黃河以北待機,可見其寡斷。
顏良孤軍前突,送上門的餃子,不喫都對不起自己這張嘴,曹操便欲試喫,曹操立即徵發大軍,以夏侯淵代理督軍,率諸將北上救援白馬,在戰前軍事會議上荀攸又獻策道:“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後,可先遣將渡河擊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
曹操點頭大讚妙計,孫子曰:“善將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此乃奇正之極致也。我分其勢,彼不敢不分兵以備我。敵勢既分,其兵必寡;我專爲一,其卒自衆。以衆擊寡,無有不勝也!——於是軍至延津,叫來延津守將於禁,命他與討寇校尉樂進率步騎五千,去騷擾袁紹後方,以調動袁軍主力,徹底孤立顏良。
于禁與樂進便率兵從延津出發,沿着黃河繞道西南渡河,神奇的出現在了袁軍西翼河內郡的汲、獲嘉二縣(今河南新鄉一帶),袁軍全無防備,沒倆下竟被這五千奇兵橫掃而過,三十多營寨燒了個乾乾淨淨,損兵近萬,何茂、王摩等二十餘守將全部投降。
袁紹頓時傻眼,大呼:“曹賊真多詐也!”趕緊派郭圖、淳于瓊率大軍向西阻截。曹操趁機引軍日夜兼行趕赴白馬。待顏良探得軍情,曹軍已在十餘里之外,不由喫了一驚,忙撤圍迎戰。
曹操立刻召集衆將:誰願爲先鋒破良。
這時,兩位降將站了出來,說願爲先鋒,斬殺顏良,給曹操露一手。
這二位,便是呂布座下第一將張遼,和劉備座下第一將關羽,皆螭虎豪雄之將也。
曹操大喜,心想自從呂布死後,這天下第一猛將兄的位置已經空很久了,你們二位有興趣,儘可試試。
然後張遼和關羽就帶着兵出發了,張遼早年成名,爲人低調,此次又爲關羽副將,便也不願多出風頭;而關羽此時尚不知名,卻很受曹操禮遇厚賜,心想若不證明一下自己實在說不過去,又望見顏良的帥旗傘蓋明晃晃在那土山上立着,甚是惹眼,不如就去碰碰運氣?於是率一隊輕騎催馬急進,直衝入敵陣之內,顏兵萬沒想到這曹將膽子這麼大,一時沒有防備,結果竟讓關羽在河北軍陣上硬生生撕開一道口子,突破層層護衛,到得麾蓋近前,大刀從上往下,劈向顏良天靈蓋,顏良條件反射的舉矛阻擋,卻被關羽虛晃一招,點開顏矛,而借力改劈爲刺,閃電般直捅、翻腕、錯馬,一氣呵成,已將顏良挑落馬下,顏兵瞠目結舌,大多來不及反應,關羽遂順勢下劈,從容割下顏良首級,輕挑刀尖,瀟灑接住掛於馬頸,然後在敵我雙方數萬人的注目禮下策馬跑回本陣,張遼不敢怠慢,趕緊帶兵前去接應,簇擁着關羽勝利歸來,曹陣之中爆發出一陣震天的鼓舞吶喊之聲:牛,太牛了!
在正史之中,於萬衆之中單刀匹馬,獨取上將首級者,唯關羽一人而已。
所謂河北第一名將,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還讓兇手大搖大擺的跑回去,這世上最窩囊的事兒不過如此。袁軍面子丟光,再無顏留在戰場,於是盡皆敗退。
大戰剛開始,就大將被斬,一層失敗的陰影,已經蒙在了袁紹的身上。
此役,關羽以一人之力打贏了一場戰爭,從此踏上神壇。曹操不囉嗦,立即表奏關羽爲漢壽亭侯,又多賜金銀,極盡獎賞籠絡之能事。
《百戰起略》曰:“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麗之物,則悉以賞有功者。若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妄施,分毫不與。故能每戰必勝。”要說曹操纔是真財神啊,大方闊氣,不吝千金,真土豪!
就在這時關羽打探到劉備就在袁紹軍中,一顆心頓時飛回了大哥身邊,便毅然封還曹操所賜獎賞,交上辭職信,策馬奔往陽武袁紹大營。
劉備已投靠了袁紹,而關羽卻剛殺了人家大將,袁紹那邊恐怕正愁雲慘霧、恨意滔滔的在給顏良開追悼會,他偏偏敢在此時投歸。這就是關羽,此心光明,頂天立地,真正做到了“義”的極致,所以權奸如曹操、偏狹如袁紹都對他挑不出理來。這也就是千古多少名將,強過關羽的不知多少,但只有關羽成爲武聖的原因。
關於這件事,民間還補充了一些說法,說關羽重信義而輕金銀,他將曹操賞賜的財物封還之時,曾一樣不少的悉數清點留下,並附上一本依照“原、收、出、存”四個項目記載得一清二楚的帳冊。“原”就是曹操原本送給了關羽多少財物;“收”就是關羽如實收到了曹操多少財物;“出”就是關羽在這段時間支出的應酬開銷;“存”就是關羽臨走之前還結存多少財物。關羽這種簡明的記帳法,後世的商人都照搬照用,被世人稱爲“商用薄記法”。再加上關羽不爲金銀珍寶所動,輕財重義,誠信可靠,在被視爲“無奸不商”、“貪利忘義”生意人們看來,關羽就是他們理想中的聖人、追求效法的偶像。因此,關羽漸被後人視爲財會的創始人,奉爲武財神。
而另外一邊,曹營發現關羽出走後,許褚大罵他不識抬舉,嚷嚷着要率人去追,曹操卻淡然一笑:“彼各爲其主,勿追之。”竟就此放過了日後的一個心腹大患。
曹操笑時,恐怕心內已在滴血,但他竟然只有一句,不後悔的成全,成全了關羽的堅貞與忠義,也成全了自己的碧海藍天。
起於紛亂之世而欲成大業,非能屈天下之英雄,不足以建非常之業也。是故忌英雄而殺之,偷勝天下之庸才而爲其雄長,君子之所不屑爲也。曹操此舉,外能成羽之忠,不私其力於己,是猶有先秦之遺風焉。三國之後,無論英雄梟雄,再無此等風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