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名《異人》的《一人之下》雖然在騰訊連載和動畫改編後刪改了一些大尺度的畫面,但是這部動漫作品依舊被認爲還是更適合16歲以上的羣體欣賞。所以在漫畫和動畫中,《一人之下》都有長篇大論的人物臺詞,內容都是道教哲學的解讀。

騰訊動漫APP上漫畫排行榜最具戰鬥力的前幾位中,必有一款神作《一人之下》,由這部漫畫改編的動畫劇集在豆瓣的評分居高不下:

原名《異人》的《一人之下》雖然在騰訊連載和動畫改編後刪改了一些大尺度的畫面,但是這部動漫作品依舊被認爲還是更適合16歲以上的羣體欣賞。

在這個內容深刻、畫面成熟、言辭戲謔的故事裏,蘊藏着中國國產宗教——道教的很多最基本的知識。

欣賞這部作品的過程,像是在一邊觀看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邊接受道教基礎教育。

傳統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混在一個現代背景的故事裏,要做到既能讓受衆覺得有趣,又能讓受衆樂此不疲的跟着作者研究探討,這是個技術活。

《一人之下》這技術活完成得相當不錯,甚至可以稱一句完美。

與那些在各種媒體平臺上大放厥詞,宣傳各種錯漏“傳統”的“國學大師”對比,這部動漫作品對待傳統的態度更端正也更值得讚揚。

在這裏,真心希望某些國學大師應該把自己油膩的嘴臉收一收,把不倫不類的唐裝脫下來,認認真真的考慮一下,一部動漫作品裏都有他們真正應該去學的東西。

首先,《一人之下》很有道!

面對傳統第一應該記住的,是說實話,別瞎掰。

“國學大師”日漸成爲“騙喫騙喝”的代名詞,主要原因就在於當前肯認真看書的所謂“國學大師”太少了。

一部《鬼吹燈》內容精彩劇情刺激,其中包含的傳統風水堪輿、奇門遁甲、民俗演變的知識都是實實在在而非生編硬造。

雖然故事是胡說八道的,但是“胡言亂語”的基礎卻是作者實打實的閱讀背景。

《一人之下》雖然講述的故事類似現代都市修真傳奇,但是背後關於道教分支、西遊記解讀、武學門派、民俗傳說的內容也都是實實在在有典籍可查的。

作者在漫畫中還很細緻的描述了各地方言和風俗,動畫化以後,配音忠實採用了這一設定。

在普通話推行這麼多年以後,方言依然沒有徹底湮沒,這是因爲方言擁有強大的情感基礎。鄉音無改鬢毛衰,中國人憑藉鄉音就能夠找到情感的歸屬。

在動畫中馮寶寶的四川話、王也的北京腔、東北鄧家的老鐵大嗓門、主角張楚嵐家鄉的河北鄉音……

每當人物開口,觀衆的的彈幕就會爆發強烈的呼應,無論這個人物是正是邪,觀衆高興的是發現自己家鄉的鄉音出現在了故事裏。

真實的世界,本來就是南腔北調各不相同,故事走玄幻的路線,但是依靠在真實的基礎上,更容易引起共鳴和關注。

說實話,寶兒姐用四川話普及的各種知識,我記得可牢固了。

其次,《一人之下》能把自己的“道”說明白!

傳統知識詰屈聱牙?別太傲慢,羣衆的眼睛和智商都是雪亮的!

很多國學大師在節目上講到傳統內容的時候,往往將前因後果一句話帶過:“這裏面啊,有很多道理的!”。

半瓶醋咣噹的時候,往往最願意說別人聽不懂不明白,或者願意說別人對這個不感興趣。

彷彿除了他們,其他人不配討論“深奧”的話題。

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讓大多數的觀衆獨立思考的能力遠超從前,人們對影視作品的期待不再是“有趣”,而是增加了“信息量”、“節奏感”、“美術效果”等等更高端的要求。

所以在漫畫和動畫中,《一人之下》都有長篇大論的人物臺詞,內容都是道教哲學的解讀。

這一點動畫化呈現後,被粉絲稱爲“人形解說”。

但是這些“人性解說”長篇大論的臺詞,不但不令人感到枯燥,反而讓人覺得有趣。

在王也和諸葛青較量的一段,兩位都以奇門之術對戰的主要角色爲觀衆奉獻了奇門遁甲中,奇門的基本知識。

這一段的處理非常漂亮,當諸葛青出手的時候,武侯奇門的佔位和原理經臺詞和畫外音做了基本的介紹,這一在各種章回小說和日本動漫裏被反覆選用的概念,還是頭一次在中國的觀衆面前得到了細節講解。

而當王也施展風后奇門的時候,則是用異能的方式將奇門這個概念進行了深化。

奇門的來源,傳說中來自黃帝時代,九天玄女將奇門之術教給了風后。

因爲來自九天玄女的奇門之術太過於複雜,風后對奇門之術進行了精簡。

奇門傳到諸葛武侯的時代,中間又經歷了多次精簡刪改,最終才形成了至今中國人頻繁聽說過的“八門”或者“九門”十八局。

根據時間逆推,武侯奇門有18局,風后奇門有1008局,是變化更多更完整的版本,所以在動畫中風後奇門才成爲了武侯奇門的死敵。

《一人之下》用一集的內容,讓黑眼圈的王也對陣帥哥諸葛青,即爲兩位主角拉了不少粉絲,又把這個奇門基礎知識做了很細緻的介紹。

屬於中國道家的傳統哲學思想和內容,多年來被日本動漫頻繁借用,多少人甚至以爲這些都是日本動漫的原創?

這一類的“知識點”,如果傲慢的認爲普通觀衆不會感興趣,甚至聽不懂就不去介紹,那不是對傳統國學的傳播和熱愛,而是虛僞的認知。

在傳播“國學”這件事上,《一人之下》算得上真的做到了“道,可道。”

最終讓動畫獲得巨大成功的,是《一人之下》的“很上道”。

剛剛開播的第三季,王也與諸葛家三位年輕人的打鬥場面引發了網絡歡呼和圍觀。這一段的打鬥動作不再是一筆帶過,而是一招一式復原了一節武當太極對戰的場景。

據說這一段完全手繪而成。

國產動畫片在最初誕生的一段時間裏,美工效果構圖配色都是極具藝術欣賞價值的。隨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國產動畫片像是武林高手突然被廢了武功一樣,無論故事情節還是畫面效果,沒一樣在線。

國內缺好畫手嗎?國內缺技術嗎?國內缺會寫故事的人嗎?

嚴格意義上,這都不是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

《一人之下》原作畫風並不是細膩精緻型的,人物造型一看就能看出,作者也是深受日本漫畫影響。

原著畫風線條簡潔,畫面並不複雜,故事主要以情節和討喜的人設取勝。

第一季的動漫化在質量上其實算不得上乘,畫面比較粗糙,人物造型也不夠靈活,很多時候人物在說話的時候面部表情很僵硬。

但是第一季的動畫化是與日本的動漫公司合作而生的,因此動畫呈現的效果充滿了日本動漫打鬥場景常見的風格。從動畫產業的角度來說,日本動漫公司出品質量有高下之分,但是產品的流暢程度還是很帶套路。

以最簡潔的切鏡,呈現故事的走向。

這是日本動漫產業在“量產”層面上積累的經驗,便於快速低成本的完成故事。

第一季的動畫畫面美感不足,但是大膽的配樂可圈可點,片頭片尾滋味濃郁的信天游,已經不是貼地氣,而是地氣本氣!

在《一人之下》之前,還真沒發現原來鄉野山歌搭配時尚動漫,居然非常契合!

動畫在第二季開始,畫面就變得比第一季更有看頭了。人物變得更飽滿,皮膚也變得有光澤,環境畫面顏色飽和度終於不再是陰沉沉的配色。

第二季的“羅天大醮”更是原作之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潮篇章,在這一部分登場的都是吸引了無數粉絲的主要配角。

在塑造配角上,《一人之下》很上道的幾乎沒有臉譜化的反面角色。

目前原著中被粉絲們希望斬立決的只有熊孩子王並全家,作者塑造了王並這個角色,顯然是在抨擊社會上的巨嬰思維。

人的本性是複雜的,任何一種性格,任何一種人生際遇,都有可能在一個人的人生留下不可預知的作用。

借用老天師對夏禾說的話,想走的路不好走,但是走什麼路,成爲什麼人,都是自己選的。

《一人之下》中並沒有真正用一條線分開正邪,而是幾乎對每個人物都做到了正邪兩面的書寫。

比如代表了黑暗勢力的全性,夏禾從不親自殺人,背後似乎也可以猜到有個很複雜的背景故事;代表了名門正派的呂慈王藹,一個不慈一個不和藹。

而在作品中被歸類爲惡行的,也多有抨擊社會現象和醜惡行徑的意圖在內。

任何一個有存在價值的作品,都是因爲這個作品裏有對現實的反思和諷刺。越是犀利的諷刺,越能引起觀衆的共鳴。

《一人之下》的故事天馬行空,但是裏面折射出的三觀屬實端正而又堅實。

比如,人性的善與惡,是很多作品會討論的內容。

在《一人之下》中,著名的態度親和肖大哥,實在是人性善惡的絕佳範本。

華東老肖天性嗜殺,爲了控制殺人的慾望投入佛門,可惜佛法無邊也不能消磨了他心頭嗜血的慾望。

於是他只好加入了哪都通公司,成爲一個專殺窮兇極惡之徒的“嗜血法醫”式的人物。

老肖殺人實在是恐怖至極,殺人這件事在老肖眼裏是和喫飯一樣重要也一樣平常的行爲。

但是老肖是惡嗎?

一個人的善惡,不由人性善惡決定,是人就會有惡念。唯有行了惡行的,才叫惡人。

《一人之下》的上道之處,就在於不以上帝視角定下某個人物的屬性,而是全面寫出一個人物,留給觀衆去判斷。

第三季中出場的馬村長,將會把故事引向碧遊村,碧遊村陳朵篇的故事裏,也藏着這樣善惡難分的思索,更有能夠觸動人最深的情感的能力。

《一人之下》也許不會被評爲國產動畫作品的最佳,但是《一人之下》原汁原味的動畫呈現,算得上我動畫產業更加開放更加全年齡覆蓋象徵。

喜歡日漫、對國產動漫尚不瞭解的人都應該開始看看這部作品,建議從動畫開始。

這個賤氣十足的故事真的很容易讓人愛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