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後《天道》正式上映,觀衆可以看到劇中所有人的臺詞(包括劇情)與小說中的臺詞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還原度,看起來沒啥了不起。《天道》改編至小說《遙遠的救世主》,2005年這部小說首次刊印問世,原著小說由於蘊含了巨大的商戰邏輯、文化密碼等特質,問世後興起了一陣風潮。

原標題:品質巔峯卻人氣欠佳,最近20年首推《天道》,豆瓣9.2的商戰神劇

好劇未必有好的人氣,猶如這部《天道》。

2006年出品,2007年成品,2008年首播的《天道》,在豆瓣之上早已停留在9分以上長達10年,然而十餘年的時間裏,爲這部電視劇打過分數、留過足跡的人卻堪堪不到3萬。

高質量,低人氣是它這十年光陰的最恰當描述。

評價一部電視劇質量好壞的要素有三:演員演技、劇情邏輯、服裝道具。

而最近十年與上一個十年,這三者的順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鉅變,服裝道具從弱勢要素躍居首位,硬性指標的演員演技反而慢慢落爲末席。

2008年首播的這部《天道》,至少在兩個層面做到了巔峯,甚至是極致。

01:演技

《天道》改編至小說《遙遠的救世主》,2005年這部小說首次刊印問世,原著小說由於蘊含了巨大的商戰邏輯、文化密碼等特質,問世後興起了一陣風潮。

其後未過多久,這本小說被浙江一家影視公司看中,想要將其改編爲電視劇,此時作者六六便與製作團隊在全國範圍內甄選演員。

書中兩位主角之一男性主角丁元英是一位80年代留學歐洲高等學府的知識分子,畢業後的10餘年間又任職過中、歐各大著名投行,男主角身上具有很強的本土文化氣息,同時中西方文化在他的身上又交融的異常明顯,在諸多的挑選之後,王志文被選中爲劇中男一號丁元英的扮演者。

其後《天道》正式上映,觀衆可以看到劇中所有人的臺詞(包括劇情)與小說中的臺詞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還原度,看起來沒啥了不起?

但你得知道丁元英在原著小說中的臺詞時極其晦澀難懂的。

我們列舉兩段: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爲祕籍,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如果說這段還算是普通人即便不理解但也可以讀通的,那下面這段,並打破這這種設定。

“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

後面省略的省略號大抵還有如是這樣的話語五段,這樣一段近三百字的晦澀臺詞,若是今日依據後期配音也就罷了。

但彼時的王志文爲了達到最好的還原度,他選擇了背誦,整部劇集中屬於丁元英的所有臺詞,均是他苦背的呈現,王志文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有些弄懂了,有些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弄懂。”

王志文身上的那股天生混合着儒雅與痞性的特質,再加上下了無數苦功的臺詞,讓丁元英這個角色活了。

左小青則是製作團隊要求必須拿下的另一位演員,她出演劇中的女一“芮小丹”。芮小丹同樣是一位接受過歐洲學術薰陶的人,個性獨立,聰慧異常。

左小青,無論是形象、氣質還是身上的靈性都極其符合原著小說的描寫,劇中芮小丹由於特殊的女警身份,有着不少的打鬥戲份,而左小青爲了演好,在開拍前去了刑警隊學習了一個月的擒拿格鬥。

天下事,無認真不可得者,何況還是本就有天賦之人。

其他的諸如葉曉明、馮世傑、肖亞文、歐陽雪、韓楚風等演員,無不是按照書中原型所找。

02:劇情

《天道》究竟是一部講“文化”?講“人性”?還是講“商戰”的電視劇,爭議一直未曾斷過。

原因是因爲《天道》在這三個領域均做了很深的涉及。

文化這一範疇,它首創性的提出了“文化屬性”一詞,並簡要的將它們分爲了“弱勢文化”、“強勢文化”,而這兩種文化在丁元英的理論體系中可以無所用無所不用,它可以被用來解釋一切的人文現狀,並找到破解密碼。

再說人性,無論是劉冰的終身一躍,林雨峯的無奈尋死,又或是芮小丹的坦然離世,這些人在做出這個決定的這一刻,與他們在書中出現的第一刻是極度相左的,而他們爲何會在短短的24集裏完成了從生到死的巨大翻轉,這裏面需要探討的便是人性,或貪慾、或執拗、或大悟……

最後是商戰,這也是貫穿了24集電視劇始終的一件事,從丁元英答應給芮小丹書寫神話,到格律詩與樂聖達成戰略合作,這裏面充斥了大量的商業經營策略和理念,葉曉明的穩紮穩打、全面放棄零售主攻批發;王廟村的現金交易,環環制約,以及丁元英的刻意碰瓷、資本套現。

這三個內核,放在任何一部電視劇中便足以支撐一部電視劇的血肉飽滿,更何況是三者一起出現,而最難得是每一個都言之有物,份外有理。

與其說《天道》是電視劇,不如說它是一本文化讀物,多讀一次,或許便多一分收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