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爲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吳楚材還細著了《綱鑑易知錄》。《古文觀止》300年來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在諸多古文選本中獨樹一幟,魯迅先生評價《古文觀止》時認爲它和《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

一、多行不義必自斃

【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有句話說得好: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一個人無論做了好事或是壞事都不應該忘記,誰知道哪一天就會有了回報或是報應。

二、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讀書方法很多,因人而異。但要知道讀書不可以只是粗枝大葉的泛泛的讀,要深入的理解體會,用心去思考,一本書你只要把一句話讀的通透,爲你所用,也是有價值的,不求甚解是不苛求,並不要求所有的點你都懂,但是一定要有收穫.即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三、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年紀老邁而情懷更加豪壯,豈能因白髮而改變人的心願?境遇艱難而意志越發堅定,決不會墜掉直凌青雲的志向。語出《滕王閣序》,王勃著.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四、逆境,可能毀滅弱者,但卻一定會成就強者,增益其所不能。

絕境是你錯誤想法的結束,也是你選擇正確做法的開始。你不在絕境中發跡,就在絕境中淪落。自古英雄多磨難。一個平凡人成爲一個領域的英雄或者成爲一個時代的英雄,是挫折和磨難使然,因爲英雄和平凡人的區別就在於,英雄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後的機遇,在絕境中創造了奇蹟。而平凡人在逆境中選擇了隨波逐流,在絕境中選擇了放棄。

五、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荒廢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於反覆思考而成功,但它卻能毀滅於隨大流。韓愈所說的“業”,指的是讀書、習文;“行”,指的是行事、立言。這是他所強調的學者的主觀修養的兩個重要方面。讀書習文,必須勤奮刻苦、心無旁騖,始終精力充沛、專心致志,而把聲色犬馬、遊戲玩樂置之度外,一旦沉湎於嬉戲,學業必定荒廢,定會閒白少年頭!

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朝廷做官就爲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爲國君憂慮。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已經熔鑄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影響了千千萬萬人,成爲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相關文章